因此无论行为人有无进入交通工具,只要行为人拦截公共交通工具后以胁迫的方式抢劫就应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2、在小型出租车上抢劫是否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所谓携带凶器抢夺的理解和认定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条,所谓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29.html -
了解详情
骨干成员基本固定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不仅没有实质意义,反而给公安、司法机关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带来困惑。(2)立法解释忽略了犯罪组织存在的期限性。稳定本 单位不属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那么即使其实施犯罪也很少借助暴力形式,更不会非法拥有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凶器。因此,是否非法拥有枪支、弹药、管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8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准备的,就应当认定为抢劫。这种认识明显违背主客观一致原则的精神,是对罪刑 法定原则的机械理解。在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 对被害人反抗心理的抑制,本质上 属于其他强制性手段,所以这种结构中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抢劫罪。另外在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情形中,为了实施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98.html -
了解详情
乘客施以抢劫的,笔者认为此时小型出租车因其具有“公共交通工具”的性质,应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抢劫”。最高法院刑二庭专门召开审判长会议纪要的精神;实践 所谓“携带凶器抢夺”的理解和认定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条,所谓“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10.html -
了解详情
。 2、轻伤伤残程度 首先人体损伤程度和伤残程度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认定标准不同。由于轻伤伤残程度并不是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素,故不作为增加刑罚 作为从重处罚情节,一般情况下可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4、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其他凶器实施伤害行为 犯罪工具的选择往往决定伤情的严重程度,被告人使用枪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8805.html -
了解详情
成立放火罪。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行为是抽象危险犯,根据一般社会生活经验,认定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具有公共危险时,便成立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而有可能导致子女杀人,就将疏于教育规定为犯罪。我国刑法也没有规定携带管制刀具进入公共场所的行为一律构成犯罪。因此,即使在“风险社会”,也不意味着要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0287.html -
了解详情
大的标准才能构成犯罪,而后者属于特殊的盗窃类型,对盗窃的数额没有要求。如此一来,是否将盗窃所必须的工具认定为凶器直接影响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实际上,凶器可以分为两类:性质上的凶器和用途上的凶器。前者是指典型的凶器,如枪支、管制刀具等;后者是指物体本身并不是凶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638.html -
了解详情
大的标准才能构成犯罪,而后者属于特殊的盗窃类型,对盗窃的数额没有要求。如此一来,是否将盗窃所必须的工具认定为凶器直接影响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实际上,凶器可以分为两类:性质上的凶器和用途上的凶器。前者是指典型的凶器,如枪支、管制刀具等;后者是指物体本身并不是凶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862.html -
了解详情
的比例是50%;使用老鼠药投毒杀人的,被判死缓的比例33.3%;使用管制刀具杀人的,被判死缓的比例是26.3%;被判死缓比例最低的是扼颈 的,其中的特别残忍手段,目前也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对于特别残忍手段如何认定,确实是司法实践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编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600.html -
了解详情
的比例是50%;使用老鼠药投毒杀人的,被判死缓的比例33.3%;使用管制刀具杀人的,被判死缓的比例是26.3%;被判死缓比例最低的是扼颈 的,其中的特别残忍手段,目前也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对于特别残忍手段如何认定,确实是司法实践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编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7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