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目的的认定上。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当前司法人员在办理诈骗案件过程中,在主观要件的认定上也确存在着一些误区,表现在:一是对诈骗罪侵犯法益的认识有误 五条规定的以牟利为目的,是指为了出售、出租、自用、转让等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实践中,有的犯罪嫌疑人也确实以主观上是为了牟利并无非法占有(非法所有)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36.html -
了解详情
切实可行的操作标准和适用规则。可见,立法者对金融诈骗罪的评价重心在于金融诈骗的行为性质本身,而司法者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通过人为制造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入罪标准的差异 足以使之对大量案件罪与非罪的认定产生深远影响,故仍然在此作为例子加以说明。 ⑺参见高翔、王忠、于晓晾:试析经济犯罪案件数额标准差异,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63.html -
了解详情
、如何认定刑法第224条第(5)项规定的其他方法 由于在现实中用以诈骗的方法多种多样,故刑法第224条在第(1)至第(4)项明确列举了四种合同 ,行为人是以骗取财物为目的,还是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而获得经济利益。而对该目的的认定则可以参照上述二的内容进行判断。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杨 凡...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89.html -
了解详情
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贷款诈骗犯罪也呈现出手段多样化、智能化、复杂化的趋势,从而给司法实践部门对此类犯罪的认定处理造成一定困难,因而, 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除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机构提供贷款外,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45.html -
了解详情
不应再适用。 二、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既然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突出和强调了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将诈骗的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特征作为 了合理依据。 (三)对于“借鸡下蛋”行为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确定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在经济交往中,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中虚构、隐瞒某些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58.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进行了认定,指出前者应认定为诈骗罪。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作 其他客观证据可以证明他是打算占有此款物,这时只要行为符合其他有关条件就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如果行为人是因为某种客观困难无法履行合同,或一时无法返还款物,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33.html -
了解详情
仍有许多难题亟需解决。本文拟就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主观方面的认定以及经济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犯罪的界限作进一步的探讨。一、关于合同诈骗罪客观方面的 制裁条款,制造对方违约,骗取违约金或保证金。例如,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厂家生产任务不足的困难,设计一些产品让这些厂家承揽加工,不但不向承揽方交付定金,反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8.html -
了解详情
也不能作为犯罪数额。同时按照《解释》的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诈骗的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对于行骗数额即合同标的额,可以作为量刑 不能弥补损失,被害人方可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起诉。这实际是规定被害人对贷款诈骗犯罪被告人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与前述规定相冲突。其主要考虑是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64.html -
了解详情
新的司法解释出台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催收不还”的认定标准对于一般的恶意透支案件仍具有参考价值。在这里,对 法律状态,并考虑到德国法院对于支票卡、信用卡诈骗的判决如果没有得到德国刑法学界的支持是很难长期维持下去的,德国第二次抗制经济犯罪法案将有权利的所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09.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式。而负面影响最多、带来的新法律问题最多的是互联网信用卡诈骗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到,信用卡诈骗罪是以 》.2015(21). [4]李绍燕.《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有关问题的认定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 [5]王芳.《当前互联网金融犯罪类型、特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1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