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事实行为,是指不以行为人的意识表示为要素,且行为后果的发生与当事人的意识表示无关的诉讼行为。如被告人陈述和证人证言的内容与讯问被告人和进行证据 例,确认违法行为无效有利于实现司法正义而不利于维护程序安定;维持违法诉讼行为的效力有利于维护程序安定却不利于实现司法正义,因而何种情况下应认定非法诉讼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54.html -
了解详情
证人的人身权和经济利益加以考虑,此举可以增加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蒋新华:《浅谈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最高法院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 明知证言可能给自己造成不利而没有加以拒绝并作了证的,只要该证据具有证明效力,法院应予采信。证人一旦行使拒绝权,应该向法院说明理由,以备法院斟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31.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人,都要对证据进行审查,但是,认定证据是法官行使审判权的一种职能活动,是具有特定法律效力的司法行为,因此,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律师只是审查证据的主体 证据的证明力;第六,与案件当事人没有亲友关系和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大于有上述关系的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司法人员在具体案件中比较两个证据的证明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08.html -
了解详情
,证人又不能当面澄清,严重地影响证言的证据效力。并且有诱导被告人及其亲属等人为了逃脱法律的惩罚会千方百计去说服或买通证人做伪证之嫌,也许事实也真是 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第162条规定,合议庭作出有罪判决的案件,应当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4.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72.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措施,这不符合立法规律。从法理上讲,义务和制裁是任何一个法律规范的必备要素,没有规定制裁的命令,就会缺乏法律上的效力。法律虽规定出庭作证是证人的法定 隐不为罪原则。结合我国现实,可规定近亲属间享有免证的权利,这主要考虑亲情关系的稳定、家庭和睦及证人证言的可靠性。考虑保护人权及履行国际义务,证人不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9.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采用对抗式,形成交叉询问制度与审问制并存,限制了交叉询问的使用效力。 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必须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接受控辩双方询问、质证,并要求排除传闻证据。 建立关键证人出庭制度,可以规范侦、控、辩、审各方对证人证言的收集、取证、质证和认证,更好的发挥言词证据证明作用。当然,这种方式必然受到控、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48.html -
了解详情
来分析本案可以看到,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和实践中应当妥善认定法院庭外调查收集证据的效力,法官应当以普通人的一般的社会认识为基准来运用经验法则,视听材料 证言只有通过出庭作证和接受质证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证人证言的真实性。正因为如此,各国法律均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并接受质询。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87.html -
了解详情
辩认、说明、质疑、质问和辩驳,让审判人员审核认定该证据的效力的诉讼活动。质证的客体是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 陈述事实的语言和内容竟然一模一样,很难确定证人证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甚至不排除有捏造证人证言的可能。有这样一起离婚案件,原告为了达到与其妻离婚之目的,向法庭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66.html -
了解详情
辩护人的意见。由此可以看出,不仅证人证言必须经过法庭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其他证据也必须经过质证程序才能确定其证据效力。下面笔者就七种法定证据在法庭质证 受到个人感知能力,记忆、表达能力的影响而有所误差。针对证人证言的这种不稳定性、多变性的特点,质证的焦点为: (1) 证言取得是否合法。几人参与询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29.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人,都要对证据进行审查,但是,认定证据是法官行使审判权的一种职能活动,是具有特定法律效力的司法行为,因此,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律师只是审查证据的主体 证据的证明力;第六,与案件当事人没有亲友关系和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大于有上述关系的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司法人员在具体案件中比较两个证据的证明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