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事实主张不能提供证据或者提供证据之后仍然不能对自己的事实主张加以证明的不利后果。因此,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是客观意义上、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而非主观意义、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是一种提供证据的责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举证责任。这种提供证据的责任在其要达到的证明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10.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及性质 释明权,又称法官释明权、阐明权,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声明、陈述或举证存在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等情形时,法官通过向当事人进行适当的发问 利于对该制度的创建、实施和保护。此外,释明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涉及概念、性质、原则、行使方式,责任后果等内容,寥寥几条笼统而模糊的司法解释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44.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及性质 释明权,又称法官释明权、阐明权,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声明、陈述或举证存在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等情形时,法官通过向当事人进行适当的发问 利于对该制度的创建、实施和保护。此外,释明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涉及概念、性质、原则、行使方式,责任后果等内容,寥寥几条笼统而模糊的司法解释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03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一条重要途径,因而西方各国民诉法(含民事诉讼规则)大都规定了证据交换制度。国外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1、证据交换的范围 不同 绿铉教授的译本,也适当参考了其他译本。 8、参见韩珺:《试论建立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1期,第53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45.html -
了解详情
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强化庭审功能,强化合议庭职责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思路。突出表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中。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 。首先审前程序通过事实整理和争点简化,将审判焦点集中于明确、具体的问题上,一方面使辩论和质证集中地、有计划地进行,另一方面使法官在准备程序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8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这也属于一种法律上的推定。参见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中国法学》2000年第6期。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在 见证明是德国民事诉讼实务和理论上所使用概念,通常运用于不法行为诉讼中对过错责任的认定。参见前注[14],(日)林屋礼二、小野寺规夫书,第324页。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7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这也属于一种法律上的推定。参见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中国法学》2000年第6期。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 见证明是德国民事诉讼实务和理论上所使用概念,通常运用于不法行为诉讼中对过错责任的认定。参见前注 [14],(日)林屋礼二、小野寺规夫书,第324页。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03.html -
了解详情
势,对SP在短信证据认定过程中的法律定位亟待解决。 ①“SP是短信服务的提供者,也从中获利,按照古老的法理,它负有善意监管的责任” 因此,在特定(法定)情况下 的主要障碍;并且人们无法用视觉感知短信数据的迁移过程,因此按照传统的民事诉讼程序规则,短信证据的开示存在一定的困难。《电子签名法》第6条规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2.html -
了解详情
种必要的妥协。比如在民事诉讼中,如果穷尽了所有的举证、辩论等程序手段仍不能认定案件事实,法官就只能判定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败诉。这与刑事诉讼中 个案的实体公正,维护程序公正。有的学者认为这是“程序至上论”,故而加以批评。笔者以为,人们之所以进入“诉讼”,正是由于实体权利处于一种不稳定或不安定状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31.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原、被告、第三人、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自诉人以及他们的代理人。司法机关作为隐形诉讼实施者的情形,主要是指案件的请示汇报活动。在审判实践中, 而是表现为两种模式相互交叉、混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混合式”诉讼模式。比如,在举证责任这个事关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实现的重要问题上,民事诉讼法明定了“谁主张、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