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式常导致法官与当事人讨价还价,甚至对当事人哄骗、说好话以说服当事人接受调解,法官的中立地位与尊严也难以得到维持。二是存在完全违背当事人的自愿 合乎法律规定,争取做到司法公正,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下列民事案件时,应当先行调解:①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②劳务合同纠纷③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18.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合法原则。当事人自愿作为法院调解的根本性原则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应该予以肯定。但查明事实、分清是非 是非原则要求调解人作出主观判断,难免使调解人将个人意志强加双方当事人,导致压制型调解的出现。因此,对此原则应在以后的立法中考虑删除。平等、自愿基础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12.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也可能使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通过调解,人民法院向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消除隔阂,化解矛盾 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商的结果,人民法院不得采取强迫或变相强迫的方式强制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坚持自愿原则是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表现。违背这一原则,往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35.html -
了解详情
的压力,从而解决了当事人之间的各种纠纷,保障了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开展,可见调解在解决这些繁多复杂的经济纠纷过程中,能收到其他解决手段无法比拟的良好社会 ,有的居中调解者对于案件复杂难以裁决的民事纠纷就以不同的方式变相迫使当事人达成调解,以避免判决主观给自己带来的不利责任。还有的居中调解者则拖着息事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06.html -
了解详情
协商过程中法院和当事人虽然也都要援引特定的法律法规,但是经过协商达成的调解协议往往是当事人妥协让步的结果,与法院严格依法做出的判决结果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 事实,解释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进行疏导,解决矛盾,消除分歧,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另一方面,法官又是诉讼中的审判人员,他可以认定或否认当事人主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19.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各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民事审判工作中,就已经提出和推广了调解为主的方针。1982年制定民事诉讼法(试行)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 ,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等。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必须认真进行审查,对于协议内容违反法院规定,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合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57.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在实践中已具有存在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1、单一的诉讼调解制度与纠纷的多元化之间存在矛盾。纠纷的多元化以及当事人价值观的多元化对纠纷解决机制 与司法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并成为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第一,诉前调解程序的确立,为社会主体解决纠纷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适宜的渠道,实际上是扩大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54.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优良的司法传统,国内素有优良传统的美誉,国外则被誉为东方经验。调解原则是调解人采用依法充分说理、耐心疏导、消除隔阂,帮助纠纷当事人达成协议,解决 的一方当事人仍有向法院申请强制义务人履行全部义务的权利。这样不仅可防止恶意调解给权利人带来的诉讼风险,避免诚信危机现象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08.html -
了解详情
了巨大作用。但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以及对法治的相对忽视,法院调解制度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具有强烈的职权主义特点。随着审判 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真实; (3) 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当事人在调解协议达成后,对民事调解书以不同意为由拒绝签收,推翻自己的意志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6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的活动;其二,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诉讼活动,行使审判权,审理结案的一种方式 。 ④马原主编《中国民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年7。 ⑤《改革与完善诉讼调解制度的思考》人民法院报2002.5.3 。 参考文献: (1)柴发邦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8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