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种过失的本质在于具有注意能力的人对注意义务的违反,而过于自信过失有相同的本质,但主要表现为具有有注意能力的人对注意义务中避免结果发生的义务的懈怠。应该说,合理判定行为人是否负有注意义务、具有注意能力,就成为正确认定犯罪过失的关键。注意义务从客观的意义上提供应当预见或者避免的法律标准;而注意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90.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许可时的心理状态,分故意(直接故意-希望;间接故意-放任)和过失(疏忽大意过失;过于自信过失)两种。(1)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不当行为会 举行听证的。上述违反法定程序是违法行为,同样存在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无论故意还是过失,均应当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导致的后果危害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27.html -
了解详情
[4 ] 高铭暄. 刑法学原理:第2 卷[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 ] 吉罗洪. 试论间接故意犯罪与过于自信过失犯罪的异同[J ] . 法学杂志,1989 , (1) . [6 ] 夏卫民. 间接故意浅析[J ] . 法学季刊,1982 , (3) . [7 ] 朱华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52.html -
了解详情
. [4] 高铭暄. 刑法学原理:第2 卷[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 吉罗洪. 试论间接故意犯罪与过于自信过失犯罪的异同[J] . 法学杂志,1989 , (1) . [6] 夏卫民. 间接故意浅析[J] . 法学季刊,1982 , (3) . [7] 朱华荣. 略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38.html -
了解详情
既不希望也不放任上述设施被损坏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2)对犯罪构成的要求不同。故意破坏广播电视设施 ;后者侵犯的是广播电视、公用电信部门的作业安全。(3)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与从事传播、通讯作业活动无关,后者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5005.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犯罪。根据该规定,我国刑法理论界一般认为,过失犯罪由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组成,其中,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 预见的对象是行为人的行为所导致的法定的危害结果 我国刑法要求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首先,这种危害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6790.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犯罪人没有考虑到,也没有观察到。这与现代刑法中的过失相比,似乎更接近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与过于自信的过失较远。《唐律疏议名例》称乘舆车驾及制 》中的用法与不知情有所类似,用以表示官吏或负有特定职责的人没有恪尽职守时的一种过失心态,即用以指有关人没有发觉他人违法犯罪活动因而构成的一种不作为犯。《唐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78.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犯罪人没有考虑到,也没有观察到。这与现代刑法中的过失相比,似乎更接近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与过于自信的过失较远。《唐律疏议名例》称乘舆车驾及制 》中的用法与不知情有所类似,用以表示官吏或负有特定职责的人没有恪尽职守时的一种过失心态,即用以指有关人没有发觉他人违法犯罪活动因而构成的一种不作为犯。《唐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28.html -
了解详情
[1]个别判决书虽然也提及管理者、监督者的过失,但只是指出其过失为疏忽大意的过失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既没有具体地说明过失成立的理由,更没有进一步辨明 义务和结果回避义务,乃是今日学说的立场{10}(P.244)。在这种观点看来,过失的注意义务是指应当认识并且能够预见结果,以及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结果发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67.html -
了解详情
(乙)的谈判。需要注意的是对故意不告知形式要件的,原告方除了引用缔约过失外,更应该诉被告非法利用形式要件,这样对原告更有利, 因为原告可以要求被告履行 Fahrlaessigkeit),即知道损害有可能发生,但希望不会发生,程度似乎比过于自信之过失还要轻些。需要注意的是对故意的损害行为:如故意不告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