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程序之外,体现刑法的宽严相济政策,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起到威慑犯罪分子、节约诉讼资源的 作用。但是,5 年内的故意犯罪行为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之前 。在和解协议中被害人要求被告人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应当认定有 效。理由是:一是当事和解公诉案件在和解阶段并没有进入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293.html -
了解详情
受到任意侵犯,有关国家权力也会遭到滥用。因此,在对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程序的设计方面,法律需要对这些机关的法律关系做出适当的调整。而为了保障被 。这等于在一定程度上拒绝承认司法机关在重罪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程序的合法性,对于被告方与被害方达成和解协议无疑会构成验证的法律障碍。[12]又如,在对少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31.html -
了解详情
也认为:对于那些可能对被告人适用死刑的最严重犯罪案件,被害方与被告方达成和解协议并明确提出不适用死刑之要求的,法院经过审查确认被害方的要求是自愿提出 调解。经过疏导和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了刑事和解协议。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A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当事人双方均表示不再上诉。庭审结束后,被害人B的丈夫向承办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711.html -
了解详情
做了如此理解。 第一种观点的偏颇之处,在于调解程序的启动环节虽可强制,但当事人参与调解程序以及达成和解协议的过程却应自愿,一方当事人不愿参加调解当然意味着他 确实起到了对案件进行过滤的作用,原告往往不会在调解失败后立即起诉,最终只有50%的纠纷进入审判。遍及全球的现实已经远远超越了理论上的探讨,全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102.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犯罪的基础之上。一般而言,自诉案件的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或者调解协议之后,都不会反悔,并按照和解协议、调解协议执行,争议也就被解决了。但是,在特殊 5、在调解或者是和解协议签署之后,自诉人又提起自诉,这貌似不公平,但是,剥离了协议的前因,在自诉人一方提起自诉,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之后,被告人(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393.html -
了解详情
争点,由当事人收集和提出证据,由当事人决定审判对象(最终进入法庭审理的内容),由当事人决定程序的开始或终结,如此等等。而法官一般以中立的的见证人身份 进行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并签字,则直奔主题进行调解。经过调解,双方能够达成和解协议,即可结案。从一些法院实践来看,当事人对这样的调解表现了极大的欢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981.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和解,笔者也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对于轻微的刑事案件等到进入了司法程序,不仅会延缓被害人伤害平复、犯罪人回归社会的时间,牺牲诉讼效率,而且可能使犯罪人承担 自愿达成契约的基础上,纠纷发生后有和解条件的情况下有关机关就应组织双方进行和解,及时化解争端、恢复社会关系,若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只需将双方的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12.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在和解协商过程中的工作只是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有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法院是不参与具体的协商过程的。而实践中,在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如果没有 规则不明确 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查封、扣押、冻结等已经采取强制措施的案件,是否因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而立即解除或停止;二是人民法院是否有权对和解协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42.html -
了解详情
不当甚至违法措施影响受害人,迫使其“自愿”,一经发现或者由被害人提出,将撤消和解,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并在量刑时作为酌定情节,如此可加大加害方的成本,使其 通例,在通常情况下,成年被害人更容易宽恕少年犯罪人,从而使达成和解协议的可能性增加。但现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不宜过广,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社会震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76.html -
了解详情
协议,法院予以确认。如第三人逾期未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可直接依照该和解协议向法院申请执行;如和解协议未在期限内达成,则进入第三人的异议期,第三人可在 到第三人财产被保全的压力,达成和解协议也应该有足够时间。(四)对第三人异议实行证据审查制度,重构期债权执行制度的第三人异议程序。现行这一制度中第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0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