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秉志,刘志伟.精神障碍者犯罪之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1,(1);叶静.论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的刑事责任能力[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1). [vii] 振国.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93.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部分,这正是共同正犯的含义。客观上,要使行为人负担共同正犯的责任,不仅自己必须实行构成要件行为的全部或一部分,而且也必须存在利用对方的行为去 ,他方实行行为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即他方的实行行为不仅是自身实现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而且事实上成为片面共犯者实行行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在客观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38.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违反的见解.在结局上.不能不让人产生只要发生了违法行为就得负结果责任之嫌的感觉。但是.这种藤本、板仓说的缺点.并不能抹杀其试图 〕板仓宏,等日本:学阳书方1990 [7][日]藤本英雄 法人能有刑事责任吗? (J)[日]季刊现代经济,1974 (14) :168 -173 [8]〔日〕板仓宏 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52.html -
了解详情
96 . [8]宋庆德.新刑法犯罪论研究[M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 63 . [9]王晨.刑事责任的一般理论[ M ]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 198 . (康均心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王雨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42.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目的以及犯罪和刑罚之间关系的理论,具有理性思辩和实证研究的品格。探索刑事责任的二元评价的理论,对于我们研究如何系统地控制犯罪和改造罪犯具有十分重要 多主张目的刑。 20世纪以来,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由对立走向折中、调和以至统一。刑事现代学派综合了道德和利益的权利观念,认为权利是法律规范的以道德为底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6.html -
了解详情
既遂、未遂、预备、中止的情况,应按其具体的犯罪停止形态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 [1]见林维著:《间接正犯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28.html -
了解详情
《罗马尼亚刑法典》第28条规定任何共同犯罪人单独的犯罪事实不影响其他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与犯罪相关的事实虽与所有共同犯罪人有关,但只有共同犯罪人明知或 被查获是其意志以外原因造成的,因而犯罪才没有得逞。所以雇主应承担未遂的责任。 (2) 受雇人在实行犯罪行为时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止犯罪,因而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26.html -
了解详情
的,即人身危险性是指行为人对社会可能造成侵害的一种犯罪人格。人身危险性与刑事责任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中外刑法学都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人身危险性是否刑事 遵循的行为准则,因而被称为绝对命令。人由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的必要性就是责任。[⑥]康德认为,规律人们外部行为的任务必须由实体法来承担,道德规律规范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8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人格(人身危险性)作为犯罪人的人格类型,理所当然应该得到重视。根据肯定说,刑事责任的归责除了判断行为人是否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外,还要判断是否 刑罚权的发动。第三,肯定说的二重性归责理论有利于限制扩大处罚范围,使刑事司法机关有效集中力量打击和改造人身危险性较大的犯罪人,更好地预防和遏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83.html -
了解详情
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可见,法人本身是独立的具体存在,是能够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责任的主体。法人对其成员来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成员生老病死、进退离合并不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1] 参见何秉松:《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第503页。为了方便起见,作者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