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困难,用人单位谋生存、求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劳动者要求增加劳动报酬、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的期望值也逐步上升,这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 委员会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探索和创建诉讼程序与仲裁程序有效衔接的新规则、新制度。要准确把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意旨和精神,严格执行案件管辖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3678.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应当按劳动者实际工作的年限给予经济补偿。 19、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以双方口头约定有试用期且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 或申请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46、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将先予执行的裁决移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730.html -
了解详情
当日)发生的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一年期间的规定。 (三)劳动者因工伤或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待遇的,劳动仲裁时效期间按下列 标准的,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计发基数。 八、关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薪酬争议的处理 (十三)对于用人单位现任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薪酬的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849.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应当按劳动者实际工作的年限给予经济补偿。 19、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以双方口头约定有试用期且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 或申请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46、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将先予执行的裁决移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818.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资格的其他组织或自然人,劳动者起诉请求确认与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不予支持;但劳动者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因工伤亡或 另一方当事人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法受理。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主持下仅就劳动报酬争议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71.html -
了解详情
,应承担赔偿责任。但由于没有合同的终止期限,用人单位在解除与劳动者的事实劳动关系时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笔者认为,由于不订立书面合同的主要过错在于用人单位 二审程序,并将仲裁作为必经程序。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603.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制度,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 法定程序通知劳动者应诉,并依法定程序对劳动者进行了传票,传唤劳动者开庭。劳动者认为仲裁裁决结果符合法律规定而不愿到法院应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28.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也逐渐增多,通常涉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餐饮娱乐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涉案劳动者的来源来看,外来打工人员作为劳动者一方当事人的居多, 诉讼,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化解日益增加的劳动争议。法院也应会同工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862.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不同。申诉时效的中止有三种情形:一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在申诉时效期间内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从当事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申诉时效中止,结束 时效期限全部归于无效,法定事由消除后,时效重新起算。《劳动法》对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的中断未做出任何规定。劳动部办公厅劳办发[1997] 61号《关于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09.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团体,落实三方机制;(4)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把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为仲裁的前置阶段,在仲裁中坚持裁决前先调解的原则;(5)赋予仲裁 普通法院体系就破坏了普通法院体系中组织原则适用的统一性。由此,我们认为,将劳动司法机构从普通法院中独立出来更为合理。同时,在不改变原有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前提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