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时效缺乏时效中断制度。在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法规之中,没有规定仲裁时效中断制度。这样就导致了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不能因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当事人同意 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明确表示不予处理,或者用人单位明确拒绝履行义务时起,仲裁申请期间重新计算。但是最高法院的征求意见稿只规定了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94.html -
了解详情
权得到损害赔偿,数额至少为雇员至合同期满应得到的劳动报酬[5].为体现《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对女职工和参加工会活动的职工的特殊保护,赔偿实际 ,用人单位违法辞退“三期”女职工的,应当同时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和哺乳期工资。案例一中仲裁裁决仅适用《补偿办法》的规定,只支持胡小姐经济补偿金的诉求,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51.html -
了解详情
并案审理,双方当事人互为原告和被告。司法实践中,一是因为当事人均不服同一仲裁裁决提起诉讼的,由于起诉时间不同,负责立案审查人员可能不同,导致法院先后立 当事人明示意思表示来确定。如果双方就继续履行的期限未协商或者协商不成,则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来认定。 (二)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1703.html -
了解详情
,经过一段时间查找到了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宿迁市劳动争议的案件资料,根据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数据进行查找与整理,最后得出数据如 在先进地区工作过,懂得一点法律法规,了解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用法律保护自己。但是,在找到劳动管理部门后,在进行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的过程中“狮子大开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7873.html -
了解详情
老李结算课时费。半年后,因培训学校拖欠课时费,索要报酬无门的老李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培训学校支付三个月的课时费1.6万元。然而,老李在以“劳动 ,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约定,劳务关系中的个人可依照双方约定主张劳务费用,但无法依据劳动法律法规主张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差额,亦无法主张加班工资、未休年休假工资。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658.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一般不会出现异议。然而,现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均未规定,二倍工资请求权的仲裁时效到底从何时开始起算?对于该问题的 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如仲裁机构主动适用时效制度,就偏离了公断机构的中立性。评析案例本案中,再审法院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7236.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以这几大转折点为分界点,将劳务派遣法律法规的产生及发展状况概述如下: 1.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之前,此间的劳务派遣只要不违反民法 ,如果劳动者认为该合同侵害了其合法权益,理应在签订该合同次日起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否则,应当由劳动者承担诉讼时效已过的不利后果。 首先,不得不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526.html -
了解详情
,及时采取保全措施。第十五条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书或者在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生效后三个月内申请强制执行。逾期 相关手续、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378.html -
了解详情
向用人单位征缴社会保险费的职责,由于确保用人单位按时足额交纳各种社会保险费是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行政部门、税务机构的法定职责,故由此产生的争议属于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也不能只出现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表述,而应将仲裁裁决的内容再作表述。如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不服裁决起诉,法院不支持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0527.html -
了解详情
,关注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预防劳动争议发生。 第六条 协商、调解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合法、公正、 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出具调解书。 第二十八条双方当事人未按前条规定提出仲裁审查申请,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6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