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主观恶性)判断,如果不能于客观危害和主观恶性方面予以排除,就理所当然的构成犯罪。 传统刑法理论中,社会危害性的认定完全依赖于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即刑法是否 作为犯罪处罚的性质的应受刑罚性(归咎能力)。在认定犯罪过程中,可以把主观罪过、责任能力等内容纳入这部分,同样以反面排除的方法实现刑法的出罪功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60.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主观判断,因此反对将主观意志要素纳入构成要件内容中。但是正如贝林格的犯罪成立理论受到的批判一样,没有意志要素的行为,就削弱了构成要件的类型化机能。最后 主观归罪的后果呢?安全地讲,不会。因为我们的主张是犯罪有行为。也就是说犯罪并不一定等同于行为,但是在犯罪过程中一定要有人的行为存在。而是此行为非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65.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前提性理论准备,我们先来界定一下故意犯罪发罪过程、故意犯罪阶段与故意犯罪形态等相关概念与范畴。故意犯罪过程表现为一个动态的时空相接的完整的犯罪流程 的主观努力,相对淡化了这种努力所致客观后果对于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影响。这种认定犯罪中止条件的思考方法,对于我们在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如何解决司法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92.html -
了解详情
及密码便拥有了对信用卡所载货币的支配权,因此,从整个犯罪过程来看,诈骗手段在犯罪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故定诈骗罪。 2 甲在采取骗术 规定难以适用单位盗窃.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复的规定,单位盗窃数额巨大,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而自然人盗窃数额巨大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是加重处罚的情节.用自然人加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66.html -
了解详情
条件,而不是原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由于共犯过限是由实行犯在实施共同犯罪过程中实施的超出共同谋议范围的行为,其他共犯对这种行为在主观上没有 犯对加重结果的发生一般具有过失,这种过失不是共同过失,而是结果加重犯这种基本犯罪本身具有内在地引起重的结果发生的危险性,各共同犯罪人在实施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记忆检测的最高境界是:科学分析案情,再现犯罪过程,并将分析的结果作为心理刺激呈现给被测人员,使与刑事案件相关的人员重新体验经历过的事件, 的影响,即Rg=f(Ns,Seg?,Smg)。 有的人或者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犯罪经过,致使刻骨铭心,记忆清晰程度几乎可以与犯罪人相媲美;有的人与犯罪人同呼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21.html -
了解详情
成本+犯罪的惩罚成本)被判罪的概率,此人就会从事犯罪行为。 其次,对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所投入的成本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各种威慑 。因此就提高我国目前的刑罚确定性而言,一方面要增大刑事案件的破案率,使犯罪分子实施的犯罪行为必然受到揭露和惩罚。据有关数据表明,罪案的总数被揭露到50%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21.html -
了解详情
熟人为侵害对象会使犯罪人感到将会面临身败名裂以至锒铛入狱的危险,这种情况下放弃犯罪的行为并非出于犯罪人真诚悔悟和对法律价值的重新承认,而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且 受其心理和意识地支配,这种客观的因素包括实施犯罪的客观环境、客观条件、现实结果以及犯罪人实施犯罪过程中遇到的心理上对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和现实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35.html -
了解详情
未必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但通常也拥有较大的资金支配权。许多案件表明,行贿犯罪行为人通常是外企高层人员或国内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不仅具有支配巨额贿赂款项的权力, 涉及较多的法域,其行为也侵害两国或更多国家的法益。在追诉此类犯罪过程中,往往生成两国或更多国家间的行政与司法事务,使诉讼活动成为国际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76.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的脉络与每个个体的关系,每个个体之间的关系,构成网状的事实关系网,也构成了在共同犯罪过程中人际间相互影响产生的价值评判的价值事实关系网,使有组织 J ] ,《人民司法》2002年第1期。 〔4 〕康树华:《当代有组织犯罪与防治对策》[M ] ,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第277页。 〔5 〕齐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