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人没有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之中,现有的行政救济制度仍赋予了利害关系人的救济权,即可以对环境行政许可行为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与其事后救济,不如在事先 上,美国又建立了禁止单方面接触的原则,进一步保证了主持人的公正性。由此观之,美国的行政听证,更像是发生在行政机关内部的司法审判,因而,其对主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8538.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考核机制。大多数党委、政府领导参与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研究解决行政复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还通过建立行政复议与信访衔接机制、邀请人大代表和 提高办案效率,同时还有利于降低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成本。 4.实行强制性的行政复议前置原则。政府与相对人之间发生行政争议时,法律要求相对人必须先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28.html -
了解详情
完善的有关法律规范和制度规定,对行政机关作出行政指导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行政相对人也很难就发生争议的行政指导行为申请复议、提起诉讼和要求赔偿,使得行政 第三十四条专门规范了与行政许可、认可等权限有关的行政指导,明确规定:拥有行政许可、认可等权限的(或基于行政许可、认可等行为而具有作出行政处分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42.html -
了解详情
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许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 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所谓的重大变化,可能 第44条。由于无效的行政行为根本没 有效力,所以民事法庭对其可以进行审理。 如果行政行为已经为作出该行政行为的机关、复议机关或者行政法院所废止,那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91.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法规是执行性行为,而不是管理性行为;政府根据《行政复议法》、《行政仲裁法》等法律进行的行政复议、行政仲裁等也是执行性行为,而不是管理性行为(是 本身就包括了行政和执法两方面,其中既有执行性行为,也有非执行性的行政管理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主要是依照有关法律进行的执行性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72.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第三十九条 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所代理案件的行政复议决定依法是否属于最终裁决。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 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律师可以代理行政许可、行政听证、行政裁决等其他行政法律业务。在代理中应当遵循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 第四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99.html -
了解详情
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对不予受理通知书和终止土地权属纠纷行政裁决程序通知书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第三十九条 被申请人、第三人应当在收到 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土地权属纠纷行政裁决案件。 第八十七条 行政裁决机关审理土地权属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10.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免受侵害。 6、可诉性。行政强制措施在法律救济上适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 第六条第(二)项 、《行政诉讼法》 强制、制止性强制、保障性强制和促进性强制。预防性强制是行政主体为防止危害性行为和事件的发生而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如对有恶性传染病患者强制隔离,对有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01.html -
了解详情
的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4条以及行政复议法第21条的规定,在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不停止执行。 几级法院审理后,其判决或裁定才发生法律效力的制度。[5](P385)审级制度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体现,它有利于发现案件实体真实,减少错误,保障裁判质量,也有利于上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12.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也就是说,只限于行政行为相对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单独提起的行政复议的案件,如果第三人不服行政行为一并或另外提起行政复议,相对人并不受 中针对其他人同样适用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因为其他人与提起复议申请人一样都是同时基于同一法律事实而发生的行政行为的效力影响,处于同一个法律地位,因此,应当同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1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