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进行讨论、磋商,甚至会发生争论。本文试对民事诉讼案件中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意在对诉讼当事人对这方面问题有所了解与认识。 一、 法律事实的可靠性保证 正如前述,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标准是法律事实。那么其可靠性如何解决了? 这需要解决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面临的诸多问题,实体正义要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3.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决定审理检察院抗诉案件,而双方当事人均不到庭,或者申诉方不到庭,或者被申诉方不到庭该如何审理;当事人在抗诉案件审理过程中,不以检察院抗诉理由进行陈述 。这有几个好处,一是不直接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实体审判,避免破坏两审终审的民事诉讼制度和抵毁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权威性。二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3.html -
了解详情
创制法律,凝结、体现和培养法官素质等方面的作用无可取代,因为“不管法院的宪法地位如何,最终的书面文字是法院权威的源泉和衡量标准”[2].从法学研究的角度看, ,各国对于审判过程也并非象我们一知半解的那样暴露无余,“合议应秘密进行”在《法国民事诉讼法典》中有明确规定,而在美国审判实践中也一样成为通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
上有什么不同,给民事诉讼证据下定义都不能背离“法律真实说”。“法律真实说”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和消极裁判模式的必然结果,不管将来民事诉讼法如何修改,“法律真实 的决议》,该决议授权最高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该决议从现在人的眼光去看似乎“革命性”太强,有些规定与《立法法》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29.html -
了解详情
有可能使法院的再审裁判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使其公信力受到质疑。其次,不论当事人意思如何、不论何时,法院只要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就可以提起再审,这种做法不仅 的理念是“实事求是”,也就是说是以追求绝对的客观真实作为其目的,这是违反人的认识规律的,民事诉讼追求的应是一种法律上的真实,而不是客观真实。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09.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不在证实某所与之为古物之后,而在证实某所与之为古物之前。”――我们如何断定该物证确实与本案有关呢?如果指纹是从凶器上提取的,那么,日常的经验 弱势当事人的打击。在刑事诉讼中,诉讼的迟延使得被追诉人长期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并往往受到种种权利上的限制。在民事诉讼中,诉讼迟延势必影响经济上处于弱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49.html -
了解详情
咱们还有公检法,工青妇,报纸杂志电视台,有给你这样的人说理的地方! [1] 一、导言 如何合适地解决民事纠纷,对于我国法学界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诉讼程序的组成部分,而应完全从中剥离。法官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可以进行调解工作,但调解时和其他调解员无异;行使的权力不再是审判权,而是作为中间人发挥促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328.html -
了解详情
而承担赔偿责任的不在少数。 七、 发生医疗事故或其他医疗纠纷,患者及其亲属应当如何进行正确处置? 发生医疗纠纷,患者应当立即要求医院复制客观性病历资料、封存主观性 案件和非医疗事故的其他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因医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174.html -
了解详情
二十一世纪以来,法院调解制度有再度兴盛之势。尽管许多人就该制度的不足诸如反程序性、易滥用等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还有不少学者主张取消法院调解,或者以 社会综合治理的高度。这便是法院调解的治理化阶段。[1]以调解为主被确定为82年民事诉讼(试行)法的基本原则,调解结案率成为评价法官工作能力和法院工作成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5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作为再审事由,那么再审新证据的认定标准如何设置?以新证据启动再审是否要附加一定的限制条件?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与探讨。 一、再审新证据制度 依然偏好于实体正义而非程序正义。我国民事诉讼原先实行的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的审判方式被概括为重实体、轻程序。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后,程序正义理念得到强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