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以之查明案件事实的一切物品和痕迹(俗称物证)。理论界对民事诉讼证据还有其他一些分类,不再赘述。明确上述分类,对于证据的审查判断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比如,在 律师和一名律师助理共同进行,以免在诉讼中特别是担任刑事辩护时处于不利地位,如有被指控涉嫌串供、提供伪证等危险。这是基于提高律师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65.html -
了解详情
在当前的审判方式改革中,首先需要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一套完备的证据法则和程序,对举证、质证、审查证据、认定证据以及各类证据的证明力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的需要,对一些重大疑难案件,许多法官对案件性质的确定、案件中事实的认定、证据的分析和判断、对新的法律规定的理解等,确实把握不准,通过请示制度,由上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43.html -
了解详情
可谓欠缺,因此为避免这种脱节,理应在数字技术环境下对括民事、刑事、行政证据制度进行新的研究。一、数字证据的可采性与可行性分析数字技术推动出现的社会 并不能说明复制件为伪造,但应当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从多方面综合判断数字证据的真实性。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对“复制件的可采性”作出了这种规定。[13]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65.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点及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可以发现行政程序证据制度不同于民事证据制度、刑事证据制度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行政程序证据制度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一、 行政 证明责任与当事人证明责任。从内容来说,证明责任包括主张责任、收集提供证据的责任、调查证据的责任和判断证据的责任。从责任后果来说,又包括司法机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61.html -
了解详情
古老的谚语会告诉我们,证据的真伪与相关性问题可能因此轻易蒙混过关。 (三)笔录类证据证明力具有预设性 笔录类证据证明力的判断具有事先预断性,认证环节简单。 和控制法庭调查过程,法庭审判成为对案卷笔录的审查和确认程序。参见陈瑞华:《案卷笔录中心主义对中国刑事审判方式的重新考察》,《法学研究》2006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835.html -
了解详情
现场的证据以及被告方将要传唤出庭的证人的姓名和住址;《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第12.1条规定了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的透露问题,即被告人应在10天内 权利救济的职责,尚存疑问。如果辩护人提出申诉、控告以后,检察机关不审查或不及时审查,不处理或不公正处理,或者要求办案机关进行纠正而办案机关不予纠正怎么办,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640.html -
了解详情
置。 (三)非法取证不易防范从理论上讲,随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和新《刑事诉讼法》的全面实施,以非法证据的审查排除为契机,我国检警关系的发展 须经所有听证参与人确认签字。检察官综合各方提供的证据和意见之后判断存疑证据的合法性,对应当依法排除的证据可直接制作非法证据排除决定书送达各听证参与人,并将被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664.html -
了解详情
了相应的诉讼法当中。目前,全国人大已将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列入其五年规划,有关刑事证据的立法完善将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一并完成。笔者认为,这恰恰是一个很 和鼓励职业科学家运用他们的专门技术来展示和评估科学证据的程序,特别是在审前以书面形式充分展示证人的科学推理过程以备其他科学家审查的程序等增加审前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80.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事实不属于证明客体。虽然证据也需要印证或佐证,但那属于对证据的审查评断,和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不一样,不能因为证据需要审查判断就把它说成证明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页。 [7]卞建林主编:《刑事证明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4页。 [8]同注[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33.html -
了解详情
,产生先入为主问题,由此造成误断、错判。当办案人员在收集不到其他证据可供查明案件真象的时候,往往凭着个人的认识和判断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做出符合自己 强化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有权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但是由于监督途径太少,只有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两种,这对于侦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