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的罪种上加以限制。 在程序保障方面,刑事诉讼法有关死刑案件的特殊程序性规定体现了立法者对有关死刑案件的特别审慎的态度,有利于贯彻少杀、慎杀, 享有二审权,因此即使由高级人民法院行使死刑核准权,也并未发生二审与死刑复核合而为一的局面,死刑核准程序的严肃性并未受损。)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2.html -
了解详情
,在上诉制度中体现更为明显,有时可能直接影响到司法程序的启动与裁判实体的公正。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二审在对原判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 不具操作性,这也为审判机关规避法律而破坏“上诉不加刑”原则留下立法上的漏洞。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7.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的罪种上加以限制。在程序保障方面,刑事诉讼法有关死刑案件的特殊程序性规定体现了立法者对有关死刑案件的特别审慎的态度,有利于贯彻少杀、慎杀,防止 享有二审权,因此即使由高级人民法院行使死刑核准权,也并未发生二审与死刑复核合而为一的局面,死刑核准程序的严肃性并未受损。)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66.html -
了解详情
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这样也就完全违背了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初衷,丧失了其效率价值。此外,由于刑、民理念不同,刑事偏重 案件合并审理,则必然会造成程序上的混乱与冲突。 1、关于二审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的是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并不仅限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9.html -
了解详情
公民人身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安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运行现状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历史沿革及其立法现状 死刑复核制度是我国所特有的 的等级观念。 (二)、关于死刑复核的期限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察,起诉,一审,二审,审判监督程序都规定了明确的期限。但惟独对死刑复核没有规定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7777.html -
了解详情
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据称总则的规定是参照了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关于检察监督原则的表述;执行篇的规定是为了将来单独制订强制执行法时易于搬家 预期:第一层次,民事诉讼法和强制执行法单独立法,形成完全独立的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第二层次,在审判程序中,强化非讼程序区别于诉讼程序的特殊功能,为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880.html -
了解详情
从表面上看,中国目前对面临死刑者的法律帮助也许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就立法而言,《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人,如其无力聘请律师,法院有义务 避免错杀与滥杀,修正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增加关于一审被判处死刑的案件,无论被告人是否上诉,均应进入二审程序的规定,势在必行。 5.由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946.html -
了解详情
的修改应主要围绕以下要点展开: 1.修改立法宗旨,更加充分地体现刑事程序价值。笔者认为,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条对立法宗旨的表述已经陈旧,不能充分体现刑事程序 法院开庭审理并直接作出裁判,以充分体现二审程序的救济功能。[7] 4.执行程序的两项建议。笔者认为,执行程序修改的当务之急有两项:一是需要统一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417.html -
了解详情
,就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控方证据提出异议,要求并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诉讼权利,这就是典型的程序辩护内容。 因此,笔者多年来一直呼吁《刑事诉讼法 以此为由不执行《律师法》。因此,这个问题有待《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加以解决,而解决的思路就是吸收《律师法》的立法精神,充分保障辩方获悉控方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582.html -
了解详情
公民人身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安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运行现状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历史沿革及其立法现状 死刑复核制度是我国所特有的 的等级观念。 (二)、关于死刑复核的期限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察,起诉,一审,二审,审判监督程序都规定了明确的期限。但惟独对死刑复核没有规定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