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争议,劳动者提出用人单位欠发工资或其他劳动报酬的请求未超过劳动仲裁时效的,对劳动者实体权利的保护一般不得超过二年诉讼时效期间,从劳动者主张之日溯及至 。 31、在认定劳动者工资标准时,应依据其工资支付明细帐目,以是否属于劳动报酬加以甄别,并根据不同事由分别予以认定。用人单位以货币化方式向劳动者支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818.html -
了解详情
了,单位领导拒绝了李某要求撤回辞退决定的请求,李某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却被告知已经过了仲裁时效,不予受理,后李某又诉至法院。一 的情形。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理由是:按现行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336.html -
了解详情
,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基于劳动关系的实体权利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二、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 《解释》第3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82条 争议。因而,在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对原用人单位侵权而被原用人单位起诉的争议案件中,新用人单位只应当与劳动者成为共同被告或者在以劳动者为被告时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6.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关系时擅自向劳动者收取货币、证件等,实际上利用其强势地位迫使劳动者接受不合理的条款。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就业压力较大,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常常会接受这些不合理 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2、仲裁时效的起算时间点作了放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46.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而进行的司法解释,普遍适用于涉及诉讼时效的民事审判。理论上讲,劳动仲裁审理涉及仲裁时效的劳动争议案件,也应适用该司法解释的相关原则或规定。 《规定》第 劳动仲裁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除极个别的外,应适用《规定》,不主动适用仲裁时效规定。《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本规定施行后,案件尚在一审或者二审阶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90.html -
了解详情
的期限、中止、中断、特殊规定作了界定。原文如下: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此可见,现行法律下劳动仲裁最长周期是90天,而该法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81.html -
了解详情
有所不同,出来结果也可能不一致,因此除了调解结案的以外,劳动案件经劳动仲裁裁决后大多数会进入诉讼程序,这使仲裁程序形同虚设,造成资源浪费。第三,广东各地法院 。因此,笔者认为,该问题亟需引起立法部门的重视,最好能够借鉴普通民事诉讼两年的时效制度,赋予弱者维权更加合理的期限。2、一裁二审问题。鉴于“一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41.html -
了解详情
119条)、尤其是再审引用劳动法条文却仍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宗旨(劳动法第一条)往往视而不见,值得引起我们反思:理论不通,实践 《安全生产法》规定)。 (四)劳动案件有关诉讼时效规定的误区:《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第3条照搬仲裁请时效,不利于工伤受害人合法权益保护 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5.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劳动法律关系与雇佣法律关系三、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四、关于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制度与诉讼时效制度五、结论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方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雇佣法律关系在履行中所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8.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人民法院执行。(民诉254条) 劳 动 仲 裁 诉讼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3条) 起诉期限 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07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