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把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区分开来,将前者归于的范畴,把后者作为可撤销合同的原因。 3、显失公平与重大误解。合同法上的误解,是指当事人对 公平是因一方当事人具有主观恶意的行为造成。第二,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显失公平中的受损一方当事人只能依法请求撤销合同,在情势变更中,遭受不利后果一方当事人可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776.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通则》把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区分开来,将前者归于的范畴,把后者作为可撤销合同的原因。 3、显失公平与重大误解。合同法上的误解,是指当事人对 是因一方当事人具有主观恶意的行为造成 。第二,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显失公平中的受损一方当事人只能依法请求撤销合同,在情势变更中,遭受不利后果一方当事人可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070.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约定的按揭贷款,且双方对付款方式无法协商变更,而请求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可予以支持。但合同有明确约定的除外。(五)关于因限购政策导致商品房 二审程序中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五)关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或者变更公证文书的诉讼是否受理的问题公证机构做出的公证文书主要包括具有强制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665.html -
了解详情
区别?此问题不仅涉及《合同法》第97条恢复原状的规范功能,同时涉及合同解除与合同无效、可撤销制度在合同法救济体系中的相互关系,颇有解释厘清之必要。 ( 合意或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法定解除又包含违约解除、不可抗力解除、情势变更解除、任意解除权等情况。不过,笔者认为,除任意解除情况下的损害赔偿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9348.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情况,均作了有效规定。如第13条规定:土地使用者与他人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后,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之前,又另与他人就同一土地使用权签订转让合同,并 买受人债权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即当债务人有为减少其财产之行为时,债权人可撤销其行为,使财产复归于债务人之权利。我国新《合同法》第74条也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526.html -
了解详情
典型案例由于其正确性及指导作用,具有事实上的约束力。 3. 判例可变更、撤销,案例无须变更、撤销。 判例的变更、撤销,如同法律的修改、废止,导源于社会变动引起的法律规则 你说的空口无凭,不足采信,你就要承担不能举证的后果。也可能是有书面合同,打了借条,我还你钱的时候对你太信任了,让你自己毁掉借条,你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442.html -
了解详情
意思表示内容,法律根据其不公平的程度而分别确认其为无效、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法律为合同设置的三个价值评价标准,是相互联系的。合法性为当事人的 诸多统制性法规。在我国,还有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公法作为控制合同效力的强行性规则。由于生效规则均为国家意志的具体化、它或者在民法合同法中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107.html -
了解详情
了民事活动的平等、自愿原则,损害了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则将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从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分离出来,并分别赋予其不同的 和民事行为是相对无效的,其在被撤销之前是有效的。这种合同,行为在撤销之前,虽然具有可撤销的因素,但是是否撤销或变更,当事人在没有作出意思表示之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93.html -
了解详情
该合同没有其它违法无效情形的,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属可变更、撤销的民事行为。因为假冒被代理人名义订约属对相对人的欺诈,民法通则规定欺诈的民事 本人已经知道此种情况而不作否认表示,表明本人具有允许无权代理人以自己名义订立合同的意思,应视为本人已同意无权代理人实施的代理行为,本人事后亦不得拒绝承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17.html -
了解详情
转换为撤回权,以防止赠与人所享有的该项权利与可变更撤销赠与合同中赠与人享有的撤销权、保全债权人享有的撤销权等发生混淆。 三、详细规定赠与人法定撤回 义务,我认为,我国合同法采纳了抗辩权主义。[16] 因此,在此种情形,赠与人不得撤销赠与,但可以行使穷困抗辩权,不再履行其赠与义务。 (二)法定撤回权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