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被称为虚拟财产。参见于志刚:《论QQ号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载《法学家》2007年第3期。 [6]在日本,以行为对象的区别为基准,根据行为客体是 财物罪和利得罪。日本刑法中的盗窃罪、侵占罪、赃物参与罪、毁弃隐匿罪属于财物罪;而抢劫罪(强盗罪)、诈骗罪、恐吓罪(敲诈勒索罪)由于在第1款规定了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60.html -
了解详情
街道或偏僻公路段时抢劫,这同在公共汽车上抢劫就很难说有何差别,显然没有理由实行区别对待。 关于对运输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 后果,按现行刑法规定,作为抢劫罪的加重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未免有处罚过重的嫌疑。况且,刑法对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财产罪,都有加重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50.html -
了解详情
他人财物进行占有和控制,从而达到使用或处分的目的。这是抢劫罪区别于其他类型犯罪的重要特征。 (三)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1)行为人当场使用了 时间才能完成,不符合抢劫罪的当场取得财物的犯罪特征。行为人若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强行要求给自己提供电力、天然气或电信通讯等服务的可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54.html -
了解详情
通说理解以及司法解释相悖。 笔者认为,即便从死者没有占有的立场出发,也能得出抢劫杀人的场合,仅只成立抢劫罪一罪的结论来,只是在说理上要做必要的调整, 罪;在使用恐吓或者欺骗手段让他人向自己指定的账户汇款的场合,就要构成敲诈勒索罪或者诈骗罪;[35]同样,在错误转账的场合,日本判例认为,正如将错误送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9.html -
了解详情
通说理解以及司法解释相悖。 笔者认为,即便从死者没有占有的立场出发,也能得出抢劫杀人的场合,仅只成立抢劫罪一罪的结论来,只是在说理上要做必要的调整, 罪;在使用恐吓或者欺骗手段让他人向自己指定的账户汇款的场合,就要构成敲诈勒索罪或者诈骗罪;[35]同样,在错误转账的场合,日本判例认为,正如将错误送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2.html -
了解详情
街道或偏僻公路段时抢劫,这同在公共汽车上抢劫就很难说有何差别,显然没有理由实行区别对待。 关于对运输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 后果,按现行刑法规定,作为抢劫罪的加重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未免有处罚过重的嫌疑。况且,刑法对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财产罪,都有加重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82.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不符合抢劫罪的当场取得财物的犯罪特征。行为人若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强行要求给自己提供电力、天然气或电信通讯等服务的可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没有 法律事实(侵权、无因管理、不当得利)而设定,是一种流动的财产关系。二者有着显著的区别。在甲抢乙欠条时,乙对那5000元钱已不享有所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2181.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在此案中,行为人实施了两个行为,一个符合抢劫罪客观要件,另一个符合敲诈勒索罪客观要件。虽然这两个行为是异质的,但由于它们共同侵害同一对象之同一个法益同一 犯。这个案例与行为人故意盗窃枪支、弹药后非法持有之,有明显区别。后一案例之行为的犯意是同一的,故属于吸收犯。笔者认为,前一案例之行为虽然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501.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在此案中,行为人实施了两个行为,一个符合抢劫罪客观要件,另一个符合敲诈勒索罪客观要件。虽然这两个行为是异质的,但由于它们共同侵害同一对象之同一个法益同一 犯。这个案例与行为人故意盗窃枪支、弹药后非法持有之,有明显区别。后一案例之行为的犯意是同一的,故属于吸收犯。笔者认为,前一案例之行为虽然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492.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还有第267条的抢夺罪,第274条的敲诈勒索罪,第239条的绑架罪等,在上述三个罪当中,至少抢夺罪的暴力方法对抢劫罪的暴力具有限制作用,否则, 语义指向分析法 我们在分析刑法文本时,不仅仅要单纯地运用义素分析法分析其他用语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还要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分析其他用语和其他句子成分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