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接触没有具体规定,承办法官为了了解案情,查明事实,收集证据,往往 要积极与当事人单方接触,这为当事人提供了贿赂法官的机会。 二、 法院直接调查取证;(3)建立对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 。 第六,建立证据交换制度。鉴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的发布实施,举证时限与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7.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中还没有明确的释明权概念,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最高 在双方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如果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场,应当记入询问笔录,证据交换笔录或庭审笔录、调解笔录中,以便对方当事人查阅,就重要的释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37.html -
了解详情
由此而产生的法官滥用职权问题。 关键字:证明标准 高度盖然性 优势盖然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七十三条规定:双方当事人 形成了事实极有可能或非常可能如此的判断。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低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高度盖然性占优的较高程度程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较高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73.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责任规定的初级阶段,不够完备。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自一开始便规定了当事人举证的内容:原告向 了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36.html -
了解详情
的优势,举证能力相对而言要强些,让其承担举证责任,可以节省举证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大大减少举证不能的情况出现。 (2)盖然性证明标准 当事人举证责任免除 地规定了各种特殊侵权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各自应承担的举证责任。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了以下8种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12.html -
了解详情
条件也增加了新的内容。2001年公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 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办案原则。实行立审分立以来,审判庭的法官往往因为立案证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有怨言,甚至将怨气迁怒于当事人,这种倾向既源自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544.html -
了解详情
[14]笔者认为,考量这一规定是否具有合理性,主要是应厘清法官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分别与处分权原则、争议恒定原则以及法官中立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 诉讼请求,否则即为多此一举。 [26]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81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65.html -
了解详情
而变化。事实推定只具有高度盖然性,而非绝对真理。 3、司法经验在法律和证据选择方面的作用 法律是立法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就各种具体社会关系归纳、概括 法律规定的精神实质。具体有以下几点: 1、全面理解日常生活经验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将日常生活经验概括为经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292.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的电子证据法都有类似的规定11。在充分性标准的审查上,当事人提供的电子证据足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则法庭应当裁定其具有充分性。在完整性标准的审查上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4如200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2条: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72.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然,对于视听资料的真伪,还可以通过证据的关联性加以鉴别。 三、 有关视听资料效力认定的发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视听 ,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鉴于此,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为《规定》),其中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