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看是否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有学者支持机会提供型陷阱取证, 因为侵权人的侵权故意已经存在, 实施者只是给其提供了机会, 只是主张排除恶意诱发型陷阱取证。 否定了测谎鉴定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 并不代表测谎结论不能在民事诉讼领域运用, 而且测谎技术的应用并不和《证据规定》冲突, 可以作为辅助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9161.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意见》 (2) 的第四部分证据问题中得以呈现。所以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 我国大部分学者对刑事诉讼中的质证研究较为透彻, 而对民事诉讼中的质证研究却略 《民事诉讼法》第72条、第73条、第74条明确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的义务、特殊情况下经法院许可, 可以以书面证言或试听资料等方式作证、证人出庭作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8956.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事人或第三人手中,对此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制度并未进行相应改革,致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原告缺乏足够有效的证据收集方法向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 法院而不是当事人,这就可以避免专家证人与当事人产生利害关系,保障专家证人的独立性,例如,《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7146.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事人或第三人手中,对此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制度并未进行相应改革,致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原告缺乏足够有效的证据收集方法向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 法院而不是当事人,这就可以避免专家证人与当事人产生利害关系,保障专家证人的独立性,例如,《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995.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页180—182。 [21]杨建华等:《民事诉讼法新论》,三民书局总经销1981年版,页374—375。 [22]普维庭,见 年版,页308。 [33](苏)特列乌什尼科夫:《苏联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李衍译,西南政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编译室印,页4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837.html -
了解详情
,这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事人是否有义务向法庭提供真实的证据呢?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是否有说谎的权利?当事人在诉讼中的真实义务,是指当事人及诉讼关系人 方式改革的方向看,人民法院为了提高审判效率,大力改进审判方式,强调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促进义务,在民诉法学研究方面,审判模式、程序保障、既判力、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636.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因此,合理确定当事人的自我责任和法院的职权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注释: [24]普维庭曾指出,人们选择“证明 明:《民事诉讼中法院职权的弱化及其效应——兼对新旧民诉法典中几项制度的比较研究》,《法学研究》1992年第6期。 [41]证据失权阻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62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公序良俗一直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同样,在民事诉讼领域中,公序良俗也是占有重要地位,通常违反公序良俗被看做是一 制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5]汤维建.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与证据交换—兼与我国作简单比较[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26]刘荣军.程序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834.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承担的权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法院裁量行为的外在制约 在民事诉讼中,根据《证据规定》第7条,法院在依据现行法律规定以及司法解释无法确定 简介】 杨秀清,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注释】 [1]参见杨秀清:《解读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3期。 [2]参见聂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466.html -
了解详情
,但其不足之处也值得思考。 近日,笔者对民事诉讼中遇到的涉及恶意诉讼问题的案件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对策。 一、恶意诉讼 证据,因此,法官可在庭前证据交换环节中分辨当事人是否为恶意诉讼。如法官认为当事人存在恶意诉讼可能的,可要求其限期提交足够的证据,如该当事人无法提交,则驳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3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