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者只能依法追缴。另一种意见则主张被害人因受犯罪侵害而失去的财物,也是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应当通过附带民事诉讼加以处理。笔者认为,从法理来看, 的人,其民事权利能力依然存在。其次,从民诉法理论上来看,“代理”一词的涵义是“以他人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而代理权本身的产生无外乎基于三种情况:一是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9.html -
了解详情
审前程序中建立对话机制,就是民事诉讼对话性价值的体现,即通过程序上的保障,使当事人在审前进行充分交流,在经过若干次的意见交换后,掌握充分的信息并 在于注意当事人的权利主张是否存在瑕疵;在简易程序中,以当事人亲自参加诉讼为主,甚至应当拒绝律师代理。简易程序走非专业化、非对抗化、相对职权化的道路,法官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7.html -
了解详情
》,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后收入了作者的文集,见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4]NiklasLuhmann,ASociologicalTheoryofLaw,London:Routledge&KeganPaul,1985,p.203.[5]关于“民事诉讼程序自治”的更详细的阐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92.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下,在庭审阶段提出新的证据。“证据袭击”曾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诉讼制度下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乐于运用的一项“诉讼技巧”,甚至美其名曰“杀手锏”,但这样的“诉讼 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重构(一)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现状我国民诉法及其适用意见没有规定证据交换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随着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1.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判断,则是法官以国家的法律为尺度进行衡量的结果,所以不受当事人陈述和意见的约束。上述第②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关于当事人对事实所作自认的阐述,换言之 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并弱化法院的超职权倾向。对于附加限制的自认问题,其实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是大量存在的,因而对此明确加以规范显然确有必要。例如,可作出如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4.html -
了解详情
一年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改变,随着司法对社会生活介入程度的日益加大,民事诉讼程序设计上的先天缺陷,已导致其无法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实现司法公正 参与审理,二审法院为完成繁重的审判任务不得不增加审判人员的职数,并赋予审判员、代理审判员相同的审判权,既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又阻碍了我国法官队伍精英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9944.html -
了解详情
,并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2001年12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法释〔2001〕33号)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 四十五条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对方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者举证。 第四十六条由于当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内举证,致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9762.html -
了解详情
了规范。下面,律师365的小编就介绍一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若干规定。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若干规定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 十五条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对方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者举证。第四十六条由于当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内举证,致使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5958.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在受理案件前要求当事人对可适用于他们之间争议的规范达成一致意见,并就法官的人选形成一致意见,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法官才受理案件。这是因为 人民法院报》2008年1月10日。 [14]参见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15][德]沃尔弗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601.html -
了解详情
次会议通过)法释〔2001〕3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于2001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 人民法院依照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出示,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可就调查收集该证据的情况予以说明。 第五十二条 案件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3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