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威胁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的方案及其他论证文件,必须进行国家生态鉴定;在 特有原则,即科学发展和科学地保护环境的原则、环境责任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环境保护合作等。 欧盟环境法和判例[5]在区域层次和成员国层次上,均或多或少地确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82.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法无一例外地是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公众监督、参与为辅的行政法、政策法,环境保护法主要内容是确立国家环境基本政策、原则、制度、责任以及与其他相关法律在适用上 忠梅:《论公民环境权》,《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18] 参见徐祥民:《宪法中的环境权的意义》,载《第一届中法环境法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015.html -
了解详情
预防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不相符合。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更使污染企业在破坏环境方面有恃无恐。 同时,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清洁空气权,加害人和受害人往往均难以确定,公权性最强,仅受环境法等公法的保护;至于环境权中的其他亚权利,如清洁水权、安宁权(包括宁静权、安稳权)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287.html -
了解详情
效果会如何。 我国在环境事务和环境法中,对公众参与的接纳是极为有限的。例如,在公众对环境事务的知情权,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 环境污染的加害者,因为所有人都要消费环境,因此要通过污染者分担的原则和机制让大家按消费量污染量来付费补偿环境,这当然是义务、责任,而不是权利。 环境法应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180.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解决环境损害问题,而是环境侵权问题,或者说是因为环境损害引起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现实的人身与财产损失,它在法律性质上与其他侵权行为产生的人身 有资讯流通以及结社自由两项要件配合,方能真正达到参与的目的。 [39]资讯流通在环境法中可理解为对环境知情权的要求,尽管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定期或不定期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136.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 法律并不创造利益,法律只是发现那些急需得到承认和保障的利益,[3]确立评价利益的各项原则,对社会中的利益关系加以选择。而当法律无法选择确认每一主体的 ,引入公益诉讼途径,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改变法院在环境保护中的无奈缺席与功能不彰的现状,已成为充实环境法的利益救济功能之重要途径。 1.以公益诉讼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69.html -
了解详情
环境问题的解决都已有法可依。但在环境法制建设迅猛发展的同时,环境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实际效能尚未达到人们的预期要求,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参与是指在制订公有土地管理规则、做出关于公有土地的决定及制订公有土地的规划时,给受影响的公民以参与其事的机会。包括给他们以参加在受影响的土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29.html -
了解详情
明晰环境行政许可相对于其他行政许可的特色,对于探讨环境法基本原则在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建构中的运用尤为重要。从环境行政管制的整体结构来看,环境行政许可相对于 参与决策过程,借以调和利益冲突,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从而改善政府的决策品质。 在环境行政许可领域,公众参与原则主要体现在:第一,行政主体在作出许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592.html -
了解详情
统一的环境法典还能够大大加强环境法律规范在实践中的权威性与执行力。 我们认为,我国的环境法已具备了法典化的条件和基础。首先,环境立法比较全面。我国颁布的 中的诉讼主体地位,将诉讼主体由直接受到损害的公民扩大到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将提请司法审查和行政复议的范围由具体行政行为扩大到具体行政行为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598.html -
了解详情
和参与者的双重角色,他们不仅要以观察者的视角洞察和发现公民的公共意见,而且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政治过程中的公共意志形成之中。就环境法律而言,程序技术 制度,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环境法学者认真对待的理论问题。程序技术专家在公民与政府之间架起的一道沟通的桥梁,也许就是中国法律演化众多方向中的一条可能进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2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