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尚未展开讨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有关管辖权的确定、诉的合并、诉的变更、第三人参加诉讼、二重起诉禁止以及判决效力范围的确定等都与行政诉讼标的具有紧密的 确定判决意旨之裁判。[22] 台湾地区实务中采用法律关系说的法律依据是修正前的旧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准用民事诉讼法第四百条第一项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50.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机关也不能抗诉。 三、对发生在执行过程中的裁定提出抗诉没有法律依据。 行政非诉执行案件是不通过诉讼程序直接进入执行程序的执行案件,行政诉讼法第66条关于行政非诉 。如果允许这样,那将打破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平衡,公权力强行介入的结果,势必给人以偏袒一方之嫌,而对另一方则是极不公平的。这并不是人民所追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74.html -
了解详情
,有一件这样的案件在再审时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原审原告郭某与原审第三人刘某系夫妻关系,双方自愿于2004年8月到民政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领取 内举证,应视为无证据,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规定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没有提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7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不通的。 二、判决事实认定叙述的错轨现象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是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条件进行全面审查,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的归属和性质与民事诉讼不同, 结案,在行政诉讼法没有特别规定的前提下,也可以根据特殊需要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结案方式结案,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如原告诉被告发给第三人房产证违法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24.html -
了解详情
可诉性行政行为而言,以行政相对人的起诉权是否受到限制为标准,可诉行政行为又可分为直接可诉性和间接可诉性两类。现行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对属于 种必要性或充分性的条件关系,申请复议对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不构成法律上的前置性限制;第三,从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的直接可诉性(原则性)与间接可诉性(例外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69.html -
了解详情
,如抵触的不予执行,如矛盾的按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办理。对于适用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的,人民法院不予执行。 三是审查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法律、法规 是行政裁决书。这些法律文书一经依法作出就具有确定力。相对人拒不履行,即可成为强制执行的根据。因此,它是行政机关申请执行不可缺少的要件之一。如果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64.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式、程序进行审查,其理由是:1.对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符合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的合法性审查原则;2.全面审查包括对申请执行的具体 ;(二)明显缺乏法律依据的;(三)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解释》关于非诉行政执行的审查标准规定,与《行政诉讼法》第54条关于诉讼审查标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06.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二是列举式,即对法院应该受理和不能受理的案件从行政行为的角度加以列举。例如,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一款前7项列举了法院应当受理的行政行为引发 条件。正是由于法律规定不甚清楚,导致相对人的很多权利遭受侵害后处于无法救济的状态,形成了巨大的权利救济真空。 第三,行政行为的划分标准不一致。行政诉讼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85.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不能直接变更。人民法院用判决形式重新确定争议中的当事人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诉讼判决中最能体现司法的权利保障和纠纷解决功能的判决形式 )履行判决的探讨 履行判决适用于对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的三项行为的裁决:行政机关拒绝颁发许可证、执照或对相对人的相应申请不予答复的行为;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481.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停止执行的;(三)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该条规定了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以诉讼不停止执行为原则,以停止执行为例外。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 强制执行,不利于行政诉讼案件的顺利解决。再比如,有的行政相对人为了拖延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通过恶意诉讼的方式尽可能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7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