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而言,我们认为,从是否规定证据证明力和审查判断证据的规则来看,我国实行的是比大陆法系更为彻底的自由证明。具体而言,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特征表现在: (1) 》,载《法学译评》1999年第4期。 [15]何家弘:《陪审制度纵横论》,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16]参见陈一云主编:《证据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095.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界的重要影响。我国一部分学者因此对其法学理论和司法经验简单照搬、机械模仿。前苏联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均要求法院通过审判查明案件客观事实,确认了客观真实原则。 的自由心证联系密切,即法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所形成的那种内心信念的心证,当这种心证达到深信不疑或者排除任何合理怀疑程度,便形成确信。大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1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模式的变化直接导致刑事证明模式的转型。刑事诉讼模式从对抗式转向协商型或者合作型诉讼构造的过程中,证据审查和判断的规则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随即引起证明模式的 ,李学灯译,世界书局1982年版,第80页。 [14]汪建成、杨雄:论刑事证据的多重视角,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3年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90.html -
了解详情
效果等方面,然后才能得出结论。当然,在进行判断时,要注意的是对自由证明中这类非法证据的排除要比严格证明中把握的宽松一些,因为如上所述,自由证明毕竟偏重于诉讼 并非完全自由的论述实际上是日本学者和台湾地区学者首先提出的,具体参见黄朝义: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载黄东熊等著:《刑事证据法则之新发展:黄东熊教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85.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官、法官作为审查判断证据的参考材料。 在西方,非法通常指侵犯了宪法所规定的权利。而在我国,笔者认为非法应当指违反了宪法和其他一切法律(特别是刑事诉讼法), 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注释】 [17]参见陈光中、张小玲:《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1期;杨宇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2.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规制,否则排除规则难以实施,排除要求难以实现。而死刑案件的证据规定,对刑事案件证据的搜集、使用和判断进行了全面规范。除其中关于死刑案件定罪和量刑标准 的第二部分,对各类证据的审查和认定,都允许对其中的瑕疵证据进行补正与合理解释。因此形成较大数量的补正与合理解释的条款。虽然少见各国刑事证据法允许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78.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查、对证据的审查以及对程序的审查。另一方面,也是最核心的方面,刑事审判权需要根据查明的事实对案件作出裁判,具体又可分为对实体事项的裁判权和对部分实体 诉。判断前诉与后诉是否同一诉,原则上可从当事人和诉讼标的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般而言,当事人不同,诉也不同。但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必要共同诉讼人在前后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36.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是审查批准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9条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 几个要素进行判断: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内容、该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证明价值、该电子数据受到篡改、删除的可能性以及该电子数据所有人的商业秘密和隐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60.html -
了解详情
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应该以重大违法和利益衡量来判断该违法证据是否应该排除,一般的轻微违法收集的证据并不排除。 第四:确立意见证据的排除法则。应该作出例外的规定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6]李莉:《论刑事证据的证据能力对证明力的影响》,载于《中外法学》,1999年第4期。 [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62.html -
了解详情
声明支持该法或是采纳该法作为条文的内容。 二、电子证据应当有独立的证据地位。 1、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对证据的分类虽略有不同,但 成熟,非常需要从立法上对电子证据的审查认定进行规范。 由于电子证据的上述特点,笔者认为对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应该有独立的标准。 首先,当事人提供电子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