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法院改革的目标与原则,提出了三十九项具体的改革任务,涉及审判方式改革、审判组织改革、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法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法院办公现代化建设 方向》,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5期;王超、周菁:《试论我国司法改革中的越位问题》,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42.html -
了解详情
的任务,回归中立特性,走出饱受责难的执行难困局。[39]上述观点是十分错误的。首先,它混淆两种不同职能(审判职能与执行职能)、两种不同程序(审判 完善》,作者未详。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网2008年1月14日。 [26]《试论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完善》。 [27]黄毛林:《完善执行中财产调查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5.html -
了解详情
层面的诉权研究取向仅仅关注了权利诉求之中的表层面相,而对权利诉求的深层社会背景及其所关涉的司法权、审判制度和民众的实际需求等等因素未能予以有效关注。之所以 腐败的滋生之间的悖论现象,司法权威的欠缺与司法职权的恣意之间的怪异状态。要深入解释这些令人疑惑的现象,笔者以为需要从宏观上考虑当下我国的社会转型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42.html -
了解详情
前程序的构建,是一步到庭改革之后民事审判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由于我国一度采取各地法院先行改革的模式以及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可以预见,审前程序的构建 》,载《法学家》1999年第4期。 [28][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8页。 [2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26.html -
了解详情
人们所乐于使用,否则司法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可能性。 反观我国的司法现状,毋庸讳言的乃是司法的权威性在急剧降低,司法与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或隔阂在不断地加大, 还同时引入了小陪审团制度。该制度适用于重罪的审判,一审终结,由陪审员9名和法官3名组成。陪审员和法官共同组成单一制的审判组织,共同决定案件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6.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加以重构,以使其汲取西方国家民事审前准备程序中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促使审判改革中诉讼效率和公正的最终目标的实现。 (一)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 双方的证据和争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我国的立法上应当借鉴美国的审前会议制度,在审前证据展示和交换后,由审前专职法官组织当事人和律师参加,由于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6.html -
了解详情
,在我国关于民事简易程序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尚付阙如。 6 、配套机制。简易程序的良好运行有赖于其他一些机制的支撑。如,在审判组织方面,立案与审理的 ,在简易程序中更是这样。因此,在以当事人主义为目标的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当中,应当以便于当事人利用民事审判制度而不是进行民事诉讼作为衡量是否贯彻两便原则的根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203.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最终解决的确定性预期。这要求所有诉讼主体必须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审判程序。侦查机关采用的是行政组织方式,不具有司法机关那种独立性特点,侦查权表现为组织性 ,而是在于完善相关的具体制度,从点点滴滴的制度积累中确立起审判中立,毕竟中国的法治也许最需要的是时间。[28] 三、问题与改进 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3.html -
了解详情
梭. 社会契约论[M]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7. [13 ] 张洁. 法律解释体系的重新构建论我国的法律解释体系及其完善途径[J ]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 (6) . [14 ] 陈国庆. 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权应当保留[J ] . 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64.html -
了解详情
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 的宪政》,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论我国的宪法实施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后作品是与宪法司法化论战的典型作品。 [6]代表作品陈端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