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法律修改草案,尽快形成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三审终审制度。注释:[1][英]麦考密克、[奥]砚田贝尔:《制度法论》,周叶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 出版社,1996年版,第84-85页。[5]杨荣新、乔欣:“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理论的探讨”,载《中国法学》,2001第5期,第118页。[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43.html -
了解详情
修改并没有涉及。 (四)人民法院主动启动再审的问题 控审分离是现代刑事诉讼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要求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相分离,并且由不同的主体来承担。该原则 程序,不能再依附于原审的审级,而应当根据其特殊性加以重构,例如再审案件应当实行开庭审理、一审终审、再审不加刑等等。[19]显然,新《刑事诉讼法》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950.html -
了解详情
理念相伴相随,司法理念的更新势必促使刑事司法以人权保障为指导思想重构并完善刑事诉讼程序,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尤其是程序公正的实现。事实上,人权保障理念 ]使之与现有的法律援助制度相得益彰。 (三)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刑事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之后,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10.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同案被告人仍应作出判决或裁定。[49] 对于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的,不仅要审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也要审理刑事诉讼部分。[50] 我国二审的审理范围是采全面 而至。 四、我国普通救济程序之重构 上文依据法经济学的理论,通过对我国在上诉审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上诉不加刑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59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但从司法实践看,一般的当事人由于对我国司法制度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在终审之后才发现诉讼可能是个无底洞。对于在终审中败诉的当事人来说,由于参加诉讼加大了 的审判和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本文所使用的司法概念仅指法院的审判。 孙华璞《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改革思考》,载2001年5月7日《人民法院报》 李学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22.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权、侦查权、公诉权、参加民事诉讼权、参与行政诉讼权、法律咨询权、行政管理权与立法权等。陈业宏、唐鸣著:《中外司法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61] 严格地说,法院判决的终极性表现在终审法院的判决和不上诉的一审判决中,提起上诉的案件其一审判决也没有终极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970.html -
了解详情
有权制定该法律,尽管合宪性问题可以由当事人在普通刑事或者民事诉讼中提出。[35]这一对立法进行违宪审查的制度,肇始于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显然旨在 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进程,自缓慢而后加速度地把“国家照管下的社会”推向瓦解与重构。这个过程,把西方基本分为两步走的道路合在一起:一是逐步形成国家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61.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乙不服上诉于该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院作出终审裁定,撤销A法院裁定,将案件移送B法院审理,从而结束了长达半年的管辖权之争。 案例二:丙公司诉丁公司 而发生的司法资源的消耗等。),这种罚款可作为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加以规定。2、建立诚信档案制度。为当事人设立诚信档案,对于当事人滥用权利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409.html -
了解详情
,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当事人的诉权,削弱了二审终审制度的价值功能。 2.重构或者创立确保法律统一适用的制度或者机制 例如,(1)建立公开的、便利的 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页。 [23]前引[21]。 [24]民事诉讼中的上告法院除最高裁判所以外,还有高等裁判所。最高裁判所受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11.html -
了解详情
权制定该法律,尽管合宪性问题可以由当事人在普通刑事或者民事诉讼中提出。 [35]这一对立法进行违宪审查的制度,肇始于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显然旨在 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进程,自缓慢而后加速度地把“国家照管下的社会”推向瓦解与重构。这个过程,把西方基本分为两步走的道路合在一起:一是逐步形成国家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