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明确的方向,也更容易取得成效。但是,制度改革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在中国当代的法律改革运动中,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改革能走多远、多快,要受到相关制度改革以及整个社会演变步伐的牵制。正如许多学者所看到的,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司法制度改革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在某种意义上甚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违法”的做法还能够统一全国法院的规则,而不至于搞成全国法院诉讼证据制度的混乱状态!最终,最高人民法院自己搞出了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和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这一点绝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我提出中国司法改革的“中庸之道”: 第一,必须坚定司法改革的信心。中国的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检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7.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颁布的行政法规、规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以及其他一些“通知”、“批复”之类的规范性文件。它们散见于各种效力不一的法律、 方、高鸿钧译:《比较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54)在目前的司法制度改革探讨中,有的学者提出了在我国建立“三审终审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25.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对于涉及其他国家机关的组织体制、权力配置等全局性的司法制度问题,法检两家在各自制定的改革目标中则根本没有提及,实际上他们也没有资格论及。另外 的低数字),而在于对中国人的生活影响极大的“人际关系”。对于讲究相互之间关系的中国大多数人、尤其是对于生活空间相对集中的广大农民来说,一旦他在一个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59.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相对于整个刑事司法制度的变革而言,只不过属于一种技术性的调整而已。而在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整体框架不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 中国“流水作业”的刑事诉讼构造的全面分析,读者可参见陈瑞华:“从‘流水作业’走向‘以司法裁判为中心’”,载《法学》1999年第12期。[7]陈瑞华:“司法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54.html -
了解详情
?有人甚至会提出质疑:是不是说只要按照你论述的司法权特征重新设计司法制度,中国的司法改革也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事实上,笔者一开始就说过,本文提出的 作一总结。 本文将司法权基本上定位于裁判权。只有作此定位,才能对一系列困扰中国司法制度的问题作出至少在理论上是完满的解释。同时,鉴于以往学者们对司法权本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3.html -
了解详情
不出庭作证,法庭审理依旧采用书面、间接的方式;法院内部依旧实行所谓的“承办人”制度,绝大多数案件实际是由一名负责承办的法官进行审判的,合议制名存实亡;法院 改革的人士都能够对这些基础理论问题产生兴趣,并展开讨论,从而为中国司法制度的全面改革提供理论资源。 二、司法权的构成要素 什么是司法权?这一问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2.html -
了解详情
人大和省人大对选举过程中的问题加以调查。这件事情也同样表明,中国基层人大的选举制度改革已经是不容回避的事情。这些发生在2003年的基层人大选举事件都表明 的改革、建立公共政策的程序、司法制度的改革、公共监督的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等。这是一种中间层次政治改革的发展思路。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可以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9.html -
了解详情
冯冰编译,北京:中华书局,1993.将话语理解为一种反映性的社会事实的表达,从而通过对司法话语来研究中国司法制度的范例,参见贺卫方:“通过司法 《改革内参》,2000年第23期。对于司法改革中采取的法院院长引咎辞职制度的批评,参见苏力:“制度改革的逻辑错位——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及专门人民法院院长、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46.html -
了解详情
了;由此出现了法官助理(lawclerks)以及其他助手,并且数量逐步增加;大量的司法意见都交由这些法官助手捉刀代笔,亲自动笔的法官已寥寥无几;为了在有限时间内 观,同时也同后现代法学太强的社会建构主义相通。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司法制度改革以及相关的研究受中国传统的人文道德传统影响太大。不仅由于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