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强法院调解工作,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着力推动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由能调则调 【注释】 本文根据作者于2009年10月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和四川省高级法院召开的大调解与能动司法研讨会所作的专题发言的内容进行整理修改和充实而成。 [1]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28.html -
了解详情
对提高司法效率来说无疑是有益的。 二、可反悔的条件 不允许当事人反悔是一般原则,这只能维护审判权威和提高司法效率,但我们并不能因片面追求效率和司法权威 日起一年内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02]29号)第六条、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08.html -
了解详情
,十六字方针(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调解为主、就地解决)一直被奉为民事审判的最高指导原则。 我国现今的调解主要包括人民调解委员会、某些行政机关以及仲裁组织和 压力。所以,我们建议两者由不同的人来主持,适用不同的程序。 其次,调解并不意味着和稀泥,应当分清是非,调查事实,保障当事人应有的权利。从我国古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416.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度框架下,三种模式分别面临着若干法律规则的瓶颈,以及诉讼经济原则和司法资源有限性的制约,从而给人民法院的实践探索带来了一些困惑。 1. 实施意见》;2006年南京中院与南京市司法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4)2006-2007 年扬州中院与市司法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87.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解决纠纷的途径,即是指通过何种路径实现纠纷的解决,如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②。调解可以指在其他纠纷解决途径如诉讼途径、仲裁途径中运用的结案方式, 1998年以来,有关此主题的论文大量发表,不少学者主张,行政诉讼应设立调解原则,认为行政诉讼中不能适用调解的诸观点均不能成立,有学者甚至进一步探讨了调解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400.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使用暴力,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老百姓安宁。通过大调解方式及时稳妥地解决纠纷,实现双方都认可的处理结果,消除当事人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对合同交易、侵权赔偿、产权保护、疑难复杂等案件,以诉讼处理为原则,支持人民调解组织的处理回避,减少他们的工作难度。 简化环节、讲究效力。诉讼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48.html -
了解详情
分离等要素,故需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去认识与平衡,需要通过澄清调解原则的真意,划分调解权力的界限,建立完整的协调机制等方式进行制度改良,以期实现民主与 修订版,第33页) ,法及法律制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伦理内涵。诉讼内和解、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所包含的伦理成分较之诉讼裁判机制更丰厚,这是三者可归于一个族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725.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协议效力欠缺的弊端得到良好解决,有利于司法程序与人民调解的有力对接,对于构筑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十分有益。 与诉讼程序相比,该程序更为简易, 的失范,程序法约束的失范主要表现是: 1.调解的适用条件不规范、不明确。调解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原则, 贯穿于民事审判活动的全过程。立法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2.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协议效力欠缺的弊端得到良好解决,有利于司法程序与人民调解的有力对接,对于构筑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十分有益。 与诉讼程序相比,该程序更为简易, 的失范,程序法约束的失范主要表现是: 1.调解的适用条件不规范、不明确。调解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原则, 贯穿于民事审判活动的全过程。立法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1.html -
了解详情
达成协议制作的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法院调解与人民调解、仲裁机关调解、行政机关调解不同,前者是诉讼内调解,后者都是诉讼外调解或者 平争息讼的目的。这个问题最明显的是违背了法院审理案件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未查清事实,必然导致是非不清,划分责任不公,影响司法公正。这样调解不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1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