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145 页。)。新刑法典第50条将对死缓犯执行死刑的条件修改为故意犯罪后,依照其规定,只要死缓犯在死缓期间实施了属于故意 年执行,目的也就在于确定一定的时间期限,给予犯罪分子改过自新的机会,而在这一法定的期限内由刑事执行机关对犯罪分子进行综合考察。这一期限应是立法者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9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在执行前须奏请皇帝批准。明清两代除十恶不赦的死刑立决案件以外,对其他不立即执行死刑的案件每年秋季要派高级官员会审,这种制度在明代称为朝审。在 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是给羁押场所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如果判处死刑的人应当无罪,死刑复核程序的期限不确定导致羁押时间过长,从而使国家赔偿的数额增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2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如果是有意躲避刑法规定而拖延诉讼时间,故意等待孕妇分娩后再判处死刑,甚至强迫犯罪妇女实施人工流产后再对其适用死刑,则不仅是程序上违法,也是 制度(简称死缓制度)。死缓制度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即罪大恶极已达到适用死刑条件的犯罪分子,又在是否执行死刑的环节上留了一线生机,只要不是必须立即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2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前科、是重罪前科还是轻罪前科、是故意犯罪前科还是过失犯罪前科、前后两罪的时间长短以及前科是否已消灭等,再根据情况分别处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行为人 某些法定量刑情节明显),确实是有法律依据的。[15]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该情节影响死刑的适用(尤其是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有法律依据,并不意味着就是搞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624.html -
了解详情
《中西引渡条约》)是我国首个明确规定对被引渡人可以作出不判处或不执行死刑的承诺的引渡条约。此后,2008年4月22日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批准 审理或审查,一般情况下可进行书面审理。审理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第三,审理结果。对符合量刑承诺减轻刑罚条件的,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对被引渡或遣返对象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52.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出现在实施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的现场。[24]如果根据《东京宣言》的精神,医生参与执行死刑的行为有违其职业准则。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Marc Ancel先生在1962年论述废除死刑的典型过程中指出:废除死刑的过程通常要经历很长时间,而且需要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首先,减少依法应当判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21.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出现在实施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的现场。(24)如果根据《东京宣言》的精神,医生参与执行死刑的行为有违其职业准则。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Marc Ancel先生在1962年论述废除死刑的典型过程中指出:废除死刑的过程通常要经历很长时间,而且需要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首先,减少依法应当判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26.html -
了解详情
少年,故仍不能不处罚其犯罪。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早已敦促那些还保留死刑的国家应确立一个不得判处或执行死刑的年龄上限。但由于这一敦促并没有法律效力,而且对 同时判令犯罪人不得从事特定活动,或者不得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或者不得接触特定的人,或者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回到住所。 九、关于危险驾驶罪 草案中增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200.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死刑提供了原则性指导,并认真坚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也使这一阶段犯罪者的基本人权即生命权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 在我国的现实,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人权保障的大趋势面前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废除死刑或不执行死刑的同时,社会治安秩序依然稳定。社会大众生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49.html -
了解详情
等古籍, 这些古书中保留了一些中国上古奴隶制时期适用死刑与执行死刑的记载, 它们都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史的珍贵史料。 清朝末年的法学泰斗沈家本为了供修订法律参考, 专门 定制为京外三复奏, 在京五复奏, 以便给皇帝留下一段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对已判死刑者是否可以不杀。如此省刑宽法, 收到了明显效果: 贞观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