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和步骤作出法律决定的过程,而正当的诉讼程序则要求将诉讼行为纳入到法定的诉讼程序当中。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而判前释法又是在判决作出前 审查判断。这不仅造成法律适用上的不统一,而且也容易滋生腐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81.html -
了解详情
一事不再理是指终审判决后的案件未经审判监督程序不得再受理并裁判的法律效力,民事判决则用既判力来表述。所谓既判力,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的终局 当事人可以再提出与刑事判决内容不一致的事实主张。在大陆法系各国因存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刑事案件的审理中往往要对赔偿问题一并作出裁判,所以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往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64.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这样规定显然是考虑两审终审制度以及当事人审级利益的结果。然而,这一规定无法自圆其说。允许在二审中反诉,却又使反诉的诉讼请求得不到法院的判决 《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47页。 [27] 谭兵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82页。 [28] 张晋红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8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我们在具体适用时也需要注意。关于管辖异议,《民事诉讼法》已经设置了两审终审制度。因此,在具体适用新法的规定时,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即 、裁定的,属于再审事由。该项规定中的新的证据,应当理解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41条和第44条(该条规定的表述将根据新法进行调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1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我们在具体适用时也需要注意。关于管辖异议,《民事诉讼法》已经设置了两审终审制度。因此,在具体适用新法的规定时,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即 、裁定的,属于再审事由。该项规定中的新的证据,应当理解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41条和第44条(该条规定的表述将根据新法进行调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96.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的处理原则。其主要基于:一是上级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这是两审终审制度的逻辑结论。因此,有人指出:我们依赖上诉法官纠正错误丝毫不意味着他们更聪明 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6-67页。 [2] 柴发邦:《民事诉讼学》(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3页。 [3] 王怀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73.html -
了解详情
,维护两审终审原则;是为了有利于一审法院程序意识的提高,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帮助原审法院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审判工作,但我国民事诉讼的发回重审制度在 是当事人对自己享有的权利的自由支配和处置,具体为当事人是否起诉或终结诉讼,何时或何种内容、范围及对何人起诉,原则上由当事人决定,国家不能干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10.html -
了解详情
交易安全而支付的调查出卖人有无处分标的物的成本,对不动产买卖采取登记制度,赋予登记公信力,登记显然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产物。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 的复议制度,建立类似于诉讼中两审终审的原则,以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注释] [1]即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08.html -
了解详情
公民的改名申请,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法院负责公证事项,更不能合理说明两大法系民事诉讼中法院何以承担如此大量的非讼事务管辖权。 我赞成童兆洪副院长提出 行政诉讼法上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纳入法院司法审查的视野,而且适用两审终审制度。如果按一个民事执行案件可能提起5个行政诉讼计算(保守估计),那么我国每年2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07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级,覆盖了各个基层行政区域,我国实际上把大多数民事案件都划归基层人民法院管辖(18)。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度,除基层人民法院不享有终审权,各级人民法院都享有 发展自然而然导致下列情形:特许法学家的解答意见往往被引证而适用于其他类似的诉讼事件。参见,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译本,商务出版社,1997(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