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律要件分类说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13]另一种观点是,举证责任倒置是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例外。比如:举证责任倒置是对一方事 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27. [13]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和适用[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59.html -
了解详情
和诉讼公正的实现都很不利,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从制度上对证据调查特别是证据保全的次数与时限都加以明文规定。 (三)证据调查全面性之反思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实事求是指导思想的理解出现了片面化,我国的法学理论一直把以事实为根据中的事实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36.html -
了解详情
和构建证据制度时,不能背离司法和诉讼的基本价值选择。从哲学认识论的基础看,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民事诉讼基本案情的认识也不例外。诉讼中, ,这是背离司法公正优先的价值选择原则的。 强调审后证据失权的绝对效力,意味着明知是错误的判决也可以绝对化,这显然与公众对公正的一般理解不合。当事人会对违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41.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两个原则进行审理,其赔偿范围比单纯的民事案件要小得多。特别是附带民事诉讼排斥精神损害赔偿,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使人难以理解。公民因 尚没有缺席审判制度。 [6]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基本理念兼及若干基本原则只修改》,《中国诉讼法学精萃》(2005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8.html -
了解详情
.个别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碰到阻力,便拘留被执行人促使其执行;某些法院违背生效法律文书的规定,任意扣押案外人财产[3]。 5.徇私枉法,借合法执行侵占当事人财产。常见的 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虽然《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的是对审判活动的监督,但对其理解不应该限于字面,其应该涵盖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从立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71.html -
了解详情
文本时,则可能受不同知识框架、个体认知背景、经验和价值评价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法的文本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法律、法规也不可能将社会中的万千 在当事人没有主张时主动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作出裁决。 2.法律审法院审理的范围。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因此与第二审上诉相同,法律审的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8.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会比债权人更值得保护,而且根据程序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在一般情况下,举证困难应是提起诉讼主张权利之人,即债权人,而非债务人。 。这个权利的概念可以说只是一个开放式概念或者说是一个框架概念。根据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一个有效完整的权利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特定利益,一是法律之力。如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62.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本原则之一。那么,根据人们关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的理解,以下结论是不难得出的,即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不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进行调解,而是必须要 的。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1、王亚新主编:《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4.html -
了解详情
作证的程序、证人作证应以出庭作证为原则、证人证言的形式要求、对证人的询问规则等作出了更明确的规定,初步建立了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符合深化民事审判 的惩罚力度 1,规定拒绝作证或拒不出庭作证的法律责任。出庭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符合证人作证直接言词原则的基本要求。证人出庭作证,一方面可以使审判人员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5.html -
了解详情
、方便的方式进行。再次,《若干规定》根据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处分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明确了当事人对诉讼程序、举证期限、开庭方式、送达方式等均可以在协商一致的 简易程序审理。第三,对本条第㈢项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理解,一般应当根据《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第59条规定,将一方当事人为10人以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