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6期 【摘要】自认制度的根据在于民事诉讼处分原则,自认撤销规则的根基在于对自认意思瑕疵的确认和纠正。现行自认撤销规则表面上 第164页。 [33]参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9)京一中民终字第7109号民事判决书》、《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珠中法民二终字第351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19.html -
了解详情
,逼使对方同意,形成合意。 (二)合意基础:占有可处分的利益资源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每一个程序主体均占有一定的程序利益,否则,其就不能成为程序主体。通常而言,程序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可以自由地处置自己的实体利益和程序利益,不受他人的干涉,这就是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的核心内容,也是合意解决纠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6.html -
了解详情
处分办法(试行)》,规定对执行人员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的行为应给予纪律处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执行难、执行乱问题,但难执行和乱执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权的限制性司法解释违背了立法权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渊源的效力等级体系。 (2)人民检察院对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71.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约束力。一方反悔导致调解协议不发生法律效力必然是对另一方的不公。在民事活动交往中,我们提倡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而在民事诉讼中,又岂可对当事人的合意 不能全盘否定民事诉讼调解中的反悔制度。但是,反悔毕竟是民事调解中的一个内容,我们不主张当事人可以任意的反悔,毕竟民事调解是当事人对民事权利的处分,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08.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在法律上确认当事人之间和解协议的效力。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自治和解是平等、公平、自愿原则下进行的,符合法律规定。法官的主持或核准又能防止当事人规避法律 中的和解是指民事诉讼程序中,在法官的主持或核准下,由双方当事人经过自愿协商、互相让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达成协议,并经法院确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98.html -
了解详情
享受辩论主义和自由处分原则的垂青,也为上诉不加重原则的适用划定了界限。 (三)指出了法院审判的被动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5 的人性角度来讲,任何当事人不论其是否满意一审判决都不愿意面对二审被上诉人那样一个被动的局面,都会上诉,形成讼累。所以,为了防止当事人滥诉,从利益与风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7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第13条也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该条被认为是我国民事诉讼原则的法律根据。学者对当事人处分权内容的一般 ](P 491) 正是由于交叉询问制受到各种排斥,交叉询问制度并没有实际发挥多大的积极作用,反而把消极作用留了下来。⑤日本引进了该制度达半个世纪之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36.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式进行。再次,《若干规定》根据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处分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明确了当事人对诉讼程序、举证期限、开庭方式、送达方式等均可以在协商 一面之词作出结论,除了被告已经被依法宣布失踪外,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原告提供被告最后居住地的通讯地址或其他联系方式,并按该通讯地址或联系方式送达应诉通知书,尽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32.html -
了解详情
上级人民法院以及原审人民法院仍可以依照法定程序主动发动再审程序,撤销其认为确有错误的裁判;而且,最高人民检察院或者上级人民检察院也可以依照法定程序提出抗诉,从而 理由是,检察院提起抗诉与民事诉讼的性质、特点不符,干预了属于私法的民事关系,与处分原则相抵触。而且检察机关参加诉讼支持一方当事人,也必然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4.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约束力。一方反悔导致调解协议不发生法律效力必然是对另一方的不公。在民事活动交往中,我们提倡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而在民事诉讼中,又岂可对当事人的合意 不能全盘否定民事诉讼调解中的反悔制度。但是,反悔毕竟是民事调解中的一个内容,我们不主张当事人可以任意的反悔,毕竟民事调解是当事人对民事权利的处分,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9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