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和自为判决之间,上诉审法院也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例如德国民事诉讼法就规定,对于必要发回和由于程序上的欠缺而发回的案件,控诉法院认为适当时,可以 审查结论作为最终结论,它基本上不属于上诉审审查的范围。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这种情形含义不明,难于把握,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很大,以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41.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认为依法不应当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书面通知人民检察院,并将全案卷宗和证据材料退回人民检察院。第二百一十八条对于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时没有 调解书中涉及财产内容需要执行的,由原审人民法院执行。附带民事判决中财产的执行,依照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办理。第三百五十九条罚金在判决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316.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服声明,则诉讼是无止境的。[14]例如,《奥地利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发现了新的事实和证据方法,如果在过去的诉讼程序中提出这些事实或 再审或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哪些案件可以交由原审人民法院再审不够明确。笔者尝试根据民事再审事由的分层理论对此予以明确。 第一,绝对性再审事由不可以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041.html -
了解详情
发现的难易程度为标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79条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所依据的事由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包括:(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2) 确定的裁判和确定的裁判来取代目前的未生效裁判和生效裁判的说法。 【参考文献】 {1}罗森贝克,等.德国民事诉讼法(上、下)[M].李大雪,译.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54.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法律制裁说与教育预防说之间分歧的根源在于82年试行民事诉讼法和91年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自身的不科学、不合理。教育预防性乃所有法律制度的共有功能之一 的同时,体现了对违反程序权利所附时限义务的谴责和制裁。我国民事诉讼法宜加速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适时提出主义过渡,同时对答辩失权等应有所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90.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的法定事由。 借鉴国外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再审事由的规定,我国民事再审事由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明确和规范: 1.原判决所依据的证据方面包括:(1)原 越正确、越公正。[6] 3.经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不得再审。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所作的判决、裁定,在送达当事人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3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之立法空白时,直接认为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实质,在于如果在诉讼中出现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的程序问题,法院可以根据该原则行使公平裁量权,直接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在裁判中的事实认定之际,基于审理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资料(辩论的全趣旨及证据调查的结果),并通过自由判断来形成心证的原则(6)。可见,自由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53.html -
了解详情
,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7月14日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1998年7月11日发布 自由心证的基本素质。当前,不少法官对于审判方式改革抱有抵触情绪,[2]对民事案件作行政化处理的习惯性作法并没有因为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而得到根除,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68.html -
了解详情
利用自认制度提高民事诉讼效率和效益的共同愿望。 我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自认制度。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 论》,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页。 [11]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297页。 [12]我国台湾地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1.html -
了解详情
或裁定作为再审理由具有不确定性。又如,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的规定,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和裁定的,当事人就可以申请再审。按照最高 监督庭以法院的名义下发再审裁定。(2)由立案庭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立案庭经过审查认为符合申请再审条件的,提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