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进一步改造,以及对证人交叉询问制度的引进,都奠定了立法上的基础。 第三,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对视听资料的审核程序。视听资料在1982年试行民事 正式提出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该法在诉讼结构以及证据制度的基本规定上均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以及计划经济的深刻烙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5.html -
了解详情
复议处理结果虽具有权威性,但不具有最终决定性,它最终受到司法权的制约;而民事复议制度适用于对人民法院具体司法行为的审查,复议机关一般为本级人民法院(上级 程序的事项,其与程序性事项的界限在哪里,并不清晰。 其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以及驳回起诉的裁定不服的,相对人可以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8.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个混合体,它以强调实体当事人为主要内容,兼容了程序当事人。也就是说它包括诉讼法概念上的当事人和作为诉讼标的的法律关系主体的适格当事人(正当当事人)。 时对积极地向上级法院请示,坐等上级法院的红头文件等习惯性作法津津乐道,在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审查具体案件时只表现出一种机械的态度或工作习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48.html -
了解详情
仅就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及2001年《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观,已不再使用死者名誉权的概念, 仅规定了公民(自然人)和法人两类民事主体,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主体却包括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团体三类。此实体法与程序法在主体制度上的迥异,正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98.html -
了解详情
,同样可以发挥其解决民事冲突的功能。在民事实体法与民事诉讼法并立的情况下,民事实体法规定的裁判标准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形式在民事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将 抚养的离婚案件和未成年人监护问题等,可以证明此点。该法第55条又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24.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理方式与间接书面的审理方式相比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是在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民事诉讼制度中,直接言词审理仍然被作为一个基本审判原则确立起来[7],间接书面审理 的程序就很不明确,往往只有法院才知道申诉处理程序以及运作。《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当事人可以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判决申请再审,但却没有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70.html -
了解详情
、保险合同等合同纠纷中,对消费者、被雇用者、被保险人等这些弱势群体,民事诉讼法可规定消费者惯常居所地、受雇者惯常工作地、保单持有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住所地 、其他国家机关等为维护公共利益可对实施侵害人提起禁止侵权、赔偿受害人损失的民事公益诉讼;赋予消费者协会、环境保护团体等以诉权,使之有权提起禁止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2.html -
了解详情
在判决前请求撤诉必须由法院准许;在法院对证据的主动收集上,现行民事诉讼法仍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 。同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号召全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99.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的目的,仅仅作为个案存在。 (2)法院行使审判权的目的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审判权由法院行使,而法院作为国家机关,其行使审判权的目的应当与国家设立民事 表现就是对具体程序规则的违反,因而将会受到制裁。 另外,近年来,由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目的以及程序规则未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理论界的支持下,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32.html -
了解详情
克(Rosenberg)以及日本的河本喜与之等均持此说,指出诉讼和解之所以发生诉讼法上的效果,即发生终止诉讼的法律效果,是因为关于诉讼标的的争执已经结束,本案 这两个不同的方面作价值上的判断。具体就诉讼和解来说,正是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可以在民事诉讼中进行和解,和解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之一;同时,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