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诉讼数量不断增加,新的诉讼类型不断出现。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各国在本国的民事诉讼程序改革中,开始注重诉讼和解,法官在诉讼和解中扮演的角色也趋向积极。 权利的处分以及和解成立后和解契约对当事人的约束力。这样的性质理论明显不适合概括诉讼和解这一法律行为的全貌。 两行为并存说内部,对于作为私法行为的和解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0.html -
了解详情
的设计充分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民众对民事诉讼程序广泛需求的国情需要。 2.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应当为《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实践进程提供科学方法的指引 社会经济、文化等形势发生变化后而适时地进行改进。在社会实践层面,法律程序正义的立法规则是否被社会主体所信仰与遵守是考量一个国家法治进程与法治水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54.html -
了解详情
二)发回重审制度忽视了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 当事人是程序的主体,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与运作应当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第二审法院在对上诉案件的 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不回避;2.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判决;3.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4.对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7.html -
了解详情
招致当事人不满,纷纷寻求检察院抗诉和人大、党政领导监督。 2.规定再审的法定事由。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定原因,例如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 ,使每一个错案都得到彻底的纠正。但是这个立法思想不加分析地运用到民事诉讼程序上去,并不是绝对正确可行的。从立法上看,法院只要认为有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415.html -
了解详情
,也包括虽属于法律争议,应该由法院管辖,但却不属于民事案件,不能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由于大陆法系国家也包括我国实行不同性质的案件适用 以书面审理为一般情形。 [20][日]兼子一、竹下守夫等:《民事诉讼法》,弘文堂1986年版,第1227页。Rosenbeg-Schwab,aa.0.,914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8.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的基本法则。 从趋势上看,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应当实现程序化的改造,以程序上的客观义务为主要内容来设定检察官客观义务的规范形态,乃是大势所趋。 检察官的 构成其基本的特征,我国民事诉讼法也始终倡导此种现代化的诉讼模式。检察官参与民事诉讼,显然要服务于民事诉讼的大局,服务于民事诉讼程序的最高目标彻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44.html -
了解详情
消除非法证据的影响,取得最佳的排除效果。不过,采用这一排除方案需要以下条件来支撑,首先是民事诉讼程序要分为审前和审理两个阶段,并且每一个民事 来决定是否予以排除。具体而言,可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如下规定: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采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式收集证据; 对以上述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9.html -
了解详情
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143.)这可以从日本民事诉讼法改革的原因上得到说明。张晓薇先生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一 的迟延、复杂、昂贵怨声载道;三是实践中有许多法官和执业律师为改善民事诉讼程序作了积极的探索。 三、改革成果分析 通过法官积极行使阐明权使当事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程序;既独立于庭审程序,又与其共同构成完整的审判程序。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对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维持运转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保障程序 的突然袭击,突然袭击不仅使对方当事人措手不及,而且使法官亦无从准备,而且双方诉讼能力有强弱差别,一方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另一方是法律院校初出茅庐的新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58.html -
了解详情
,在他们任何一方的政治或经济权利受到侵害时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意志来寻求司法救济。对于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来说,如果其设置不能保证人们平等地参与 1541件》载于珠江网(www.news.zjw.cn)等等 [②] 常怡著:《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09页。 [③] (美)杰弗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