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实现,而且通过行使监督权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权力机关对政府的监督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 行政机关为了实现其监督职能,应采取相应的监督检查形式。上级国家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监督的形式主要有:行政复议(另辟专章论述)、报告、检查、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18.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诉讼本身的价值所在。那么,对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这一课题的研究,究竟有何价值?亦即行政诉讼的制度与实践能够满足何种需求、对我们究竟有何用途。对于这个问题的 自然很多,但粗粗划分下来,似乎又不外乎两大类:法治的手段(行政监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与非法治的手段(官场阴谋、权力租赁、非法武力甚至暴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3.html -
了解详情
裁决的热情和积极性一直都不高,对于当事人的裁决请求,或者要求其直接向法院起诉,或者仅止于协调、调解。另有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一些法律 法律责任,既无必要,也不合理。 四、行政裁决可诉无助于纠纷的实质处理 行政裁决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法院的负担,快速、高效而专业地处理有关的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231.html -
了解详情
二)养老保险法律关系性质的制度实践 (1)德国。德国社会保险法基于公法之债的原理,为贯彻彻底保护劳工的目的,采用法定的自动发生主义,社会保险关系 机关介入,建立社会保险关系,如果保险人在被保险人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不办理,则可以提起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案例17中法院判决投保人为被保险人建立社保账户,并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598.html -
了解详情
安排在行政诉讼之前,只有经过了行政复议等行政处理程序相对人仍然不服的情况下才能提起诉讼 。 (三)行政指导诉讼可适用调解制度 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不同层次、不同 人具备了在产生纠纷时达成合意的基础。对于行政指导纠纷,法院适用调解在理论上是可取的,同时也不违背司法运行的目的和价值。 法院依据法律和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772.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机关可能将其解释为可以多次延长,从而使有期变为无期,在根本上背离法定期限制度的本意。[53] (二)迟延不作为与推定作为 迟延不作为表现为行政 某诉某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一案中,被告在超过《行政复议条例》规定的复议期限27天后作出的维持乡政府罚款行为的复议决定。[60]这些行为均属于迟延作为,而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51.html -
了解详情
在思想观念、执法程序方面要严格化,行政复议制度也应完善;最后,在司法方面,建议建立行政判例制度并对规范性文件的实施进行监督。 关键词:信赖保护原则 法律安 条件、范围和方法。 (1)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条件 行政法上确立信赖保护原则的目的在于维护法律秩序的安定性和保护社会成员的正当权益,但显然,信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452.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的主旨所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的目的,还是在于揭示,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及其诠释的不能抗拒国家公务行为,否则将招致不利制裁的制度原则,不仅符合自由民主国家个体 不停止执行制度的障碍。关于此理论已经形成的障碍,参见马怀德:前注25引书,页308。是否改革应视关于不停止执行制度运作之利弊得失的实证研究结论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12.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被判决承担某种义务。可见,机械套用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两分法"来划分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种类是不合适的。 当前,很多学者在学理上对行政诉讼第三人主要采取 的一方为义务关系第三人。 8、行政复议案件中,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被起诉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义务关系第三人;作出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9.html -
了解详情
制定。依法行使职权正日益成为行政管理实践遵循的基本方针。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两项法律制度基本建立。与此同时,行政法学研究空前繁荣。行政法学及行政诉讼法学教材、专著 的保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行政程序开始引起广泛的注意。理论界对行政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联系,行政程序法的地位,行政程序立法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