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在诉讼机制中占有独立的地位,但它却不是一项自给自足的制度。证据制度除了要受其自身的运作规则制约外,还要受特定历史条件下 倒置的证据负举证责任;2.要求起诉人对民事诉讼法规定不需要证明的事实举证;3.不当限定起诉人的证明手段,如当事人提交的证人证言或当事人陈述已能够证明有关待证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20.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在诉讼机制中占有独立的地位,但它却不是一项自给自足的制度。证据制度除了要受其自身的运作规则制约外,还要受特定历史条件 倒置的证据负举证责任;2.要求起诉人对民事诉讼法规定不需要证明的事实举证;3.不当限定起诉人的证明手段,如当事人提交的证人证言或当事人陈述已能够证明有关待证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7.html -
了解详情
失权的规定,却没有像德国那样规定当事人适时提出的“一般义务”。(注:关于日本民事诉讼中的失权规定及其运用的情况,参见大须贺虔,“适时提主义”;西野 负责办案的法官原则上仍只是在开庭审理时才接触这种证人证言的笔录。)。但是总的来说,德国、日本的法官与美国法官相比起来,对开庭审理之前就深入了解案情一般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7.html -
了解详情
证来源的;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取得的口供;以暴力、威胁等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作出鉴定结论的鉴定机构不具有法定的资格和条件,或者鉴定事项超出其业务范围 见肖中华:《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2-83页。 [10] 详见罗国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载《人民法院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44.html -
了解详情
往往被理解为客观真实。但是,实践证明,用客观真实来表述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显得要求过高,影响了诉讼效率等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成为法院过分扩大其职权的合法借口。 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一般很难取信于法院。也即其可信性较小,证明力较弱。证人证言是原告同行伙伴,其可信性也值得怀疑。仅凭此两件证据,法院难以作出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6.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实体法的指示分配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的分配首先要依据民事实体法的规定,是因为举证责任问题尽管发生在民事诉讼中,但就举证责任的分配而言,它并不是一个由程序法解决的 责任的分配、证据方法、证据采纳、证据证明力等。参见汤维建:论民事证据契约,《政法论坛》2006年第4期。 [20]罗森贝克不赞成把分配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1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基本含义是当事人双方从对 方及第三者获取有关案情的信息和收集证据的程序,法律规定的开示方法主要有庭外的证人证言笔录、质问书、提出书面及物品的要求 收集证据的一条重要途径,因而西方各国民诉法(含民事诉讼规则)大都规定了证据交换制度。国外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1、证据交换的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45.html -
了解详情
一审的活动是否合法,上诉和抗诉所举的事实是否属实。 四、对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 视听资料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增加了,表明人们驾驭和运用证据的 的。进行这类审查,必须将视听资料与被告人口供及其笔录、被害人陈述及其笔录、证人证言及其笔录等进行比对、核查,甚至借助高技术设备与手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40.html -
了解详情
也是民事主体处分自己民事权利的活动,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意思自治是民事权利的处分性在民事诉讼中的延伸,是实体权利实现的保障机制,作为庭前准备程序,证据交换也 证据一般都可以用作交换,如各种书证材料、物证的照片和相关文书、当事人的陈述材料、鉴定结论、书面证人证言,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等。至于视听资料,如果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97.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力的法律屏障,一个证据材料,即使具备证据能力,如适格的证人的伪证言,但其不能真实反映案情,也就不具有证明力。 由此可见,证明能力与证明力 证据能力的核心所在,证据材料只有同时具备合法性才能进入到诉讼中,成为真正意义的证据。特别是民事诉讼中的审判方式的改革使举证责任愈来愈倾向于当事人主义,这样更易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9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