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着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因果锁链。这种对社会有害的因果锁链,恰恰是行为人特定作为义务的对象。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只有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使人民生命财产 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了根本的决定性作用。 2、具有防果破坏性因果关系的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应根据因果关系的特殊性而对行为人从轻处罚,即在这类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534.html -
了解详情
1997年版,3437页,引自陈颖超、钱惠英著《论不作为犯罪》 [③]原载于最高人民检察院编《刑事犯罪案件丛书杀人罪》,人民检察出版社1992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0页233页 [⑨]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页173页, [⑩]同4,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217.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为,这也就增加了研究其“着手”的困难。尤为重要的是,不作为犯罪行为人的预备行为,更是深深地隐藏在了他有意而无形的“静态”之中。我国刑法 实施犯罪的行为人之“着手”,也就是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且有能力履行而没有履行(不作为)的行为人之“着手”。比如,仓库保管员与盗窃分子共谋进行盗窃,盗窃分子“着手”实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41.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其根据又是什么呢?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一般见解,先行行为之构成不作为犯罪是由于诚实信用原则推行并应用于社会日常生活的缘故,所以,先行行为作为 、Mezger、Liszt-Schmit等学者;(2)主张先行行为既可以是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亦可以是合法行为,如陈兴良教授,认为“只要足以产生某种危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41.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一样的。把握这一点,对于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有着重要的意义。解决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除了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和刑法因果关系的情况外, 。新编中国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36。[4]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67。[5]《刑法》第261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4.html -
了解详情
一、引言 1997 年修改后的刑法典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和“逃逸致人死亡的”作为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加重情节规定下来。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 (1)先行行为具有使损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危险性,此乃基于先行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关键。(2)先行行为必须是在客观上违反义务的,具有违法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0.html -
了解详情
: 1、先行行为是仅限于违法行为还是也包括合法行为? 台湾刑法中将先行行为规定为作为义务,但并未涉及先行行为的法律性质问题。学者对此有所界定,认为该行为应限于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7页。 [4] 肖中华:《海峡两岸刑法中不作为犯罪之比较研究》,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一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8.html -
了解详情
或业务上的要求。具有某种职务或者从事某种特定业务的人,都具有特定的作为义务。例如,司法工作人员具有依法追究罪犯刑事责任的义务,正在值班的医生具有救死扶伤 引起火灾的危险,负有消除这种危险的义务。先行行为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引起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呢?理论上主要的争议在于先行行为是否限于违法行为、是否限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0952.html -
了解详情
所追求的或者是行为人为追求其他结果所放任的,要求行为人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其犯罪行为可能导致的危害结果的发生,实际上就是要求行为人停止实施他渴望实施的某种行为, 的犯罪中,对逃逸人主观心理的把握是认定逃逸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关键。对行为人主观心理的认定要通过全面分析受伤者负伤程度以及所处的环境以及逃逸人对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170.html -
了解详情
所追求的或者是行为人为追求其他结果所放任的,要求行为人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其犯罪行为可能导致的危害结果的发生,实际上就是要求行为人停止实施他渴望实施的某种行为 的犯罪中,对逃逸人主观心理的把握是认定逃逸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关键。 对行为人主观心理的认定要通过全面分析受伤者负伤程度以及所处的环境以及逃逸人对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5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