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致人死亡”,仍是争议颇多,难于处理的问题。下文中笔者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定义及其构成、性质及其责任认定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肇事罪立法利弊分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第1期.[12]刘艳红:《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个案研究》,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879.html -
了解详情
肇事后故意将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被害人转移、抛弃,导致被害人死亡,均应构成交通肇事罪,处7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种过失兼间接故意说。[②]这一 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至关重要。 二、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处理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有关案件,必须根据案件的具体事实,作出准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5416.html -
了解详情
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 作出明确规定,但是天津市交管局出台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定性标准认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729.html -
了解详情
颇有争议,由此涉及具体事实的罪刑处置,其典型而常见的适例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理。本文试就此作一法理分析。 一、先行行为的基本性质 对于先行行为是否 始足以构成保证人地位,至如一个符合客观注意义务或合法之前行为,或如一个合乎交通规则与客观义务之前行为,即不致形成保证人地位{2} 。 2.包括合法行为: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183.html -
了解详情
借口报案而离开,并逃避有关机关处理的则构成逃逸。 二、逃逸致人死亡犯罪情节的分析 根据《刑法》第133条及《解释》第3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 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2月版。 [3]常胜敏、李强,《略论交通肇事逃逸的几个问题》,中国法院网刑事法学。 [4]刘立长、赵春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1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二是2004年4月30日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74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遗弃 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幅度内量刑)。如果将肇事者及时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这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认定人自首情节并再次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那在法律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66.html -
了解详情
。2、严格落实民警定期业务培训制度。目前有些大队存在从事事故处理工作的民警不够,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经验不足的现象,应当在现有警力条件下,积极提高 一些在服务区、收费站、沿线修理厂、洗车场、加油站等行业部门里的人员发展为交通安全信息员,使侦查少走弯路。另外高速公路交警部门还要建立不同车型、车灯外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56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二是2004年4月30日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74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遗弃 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幅度内量刑)。如果将肇事者及时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这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认定人自首情节并再次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那在法律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30.html -
了解详情
定罪和量刑的双重功能理解运用不一,导致同案不同判之结果。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交通肇事案件,贯彻罪刑均衡这一刑法基本原则,是我们刑法学界和实务界都必须 山东审判,2012(3) [2]杨潇。交通肇事罪争议问题之思考。法制与社会,2014(12) [3]徐波。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应当慎重。中国法院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9096.html -
了解详情
的明知,但王某依然不管不顾,扬长而去,这种怠于行使抢救义务和逃避肇事归责的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应当按照《刑法》规定加重处罚。提示对于一些以不知发生了交通 肇事罪的基本犯,才能以交通肇事后逃逸为由加重处罚,本案中武某的先前行为并不违法,逃逸之说也就无从谈起。观点三: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1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