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制订本规则。第二条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本企业 的登记、档案管理和分析统计工作。第十一条调解委员会委员应当由具有一定劳动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办事公道、为人正派、密切联系群众的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119.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处理中效能的几点建议根据《劳动法》、《工会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及《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想 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14】调解委员会由劳动者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双方人数应当对等。劳动者代表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担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8032.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三种。依劳动法第19条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前为劳动部)的相关解释, 从基础上清除行政化。二是建立职业化的仲裁员队伍,其来源主要由政府、工会和企业组织向仲裁委员会派出,派出的职业仲裁员可以实行任期制、轮换制,但任期最低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23.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释,人民法院主要是依据《民法通则》。在程序上,劳动仲裁机构依据的是《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人民法院依据的是《民事诉讼法》。随着改革开放的 仲裁机构申诉的途径也被堵塞。也就是说,除非该仲裁机构自觉纠正,否则,无论是劳动行政部门、上级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都无权监督纠正,违背了我国宪法关于保护公民合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2.html -
了解详情
60日,超过此日则不予保护。这种时效制度使劳动者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是企业不按时、不足额支付工资和加班费的社会现状,另一方面是按照法律的要求每 一裁二审”的旧机制,有赖于立法部门修改《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规定。 #p#副标题#e#来源: 作者: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41.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三种。依劳动法第19条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前为劳动部)的相关解释, 错误地不予受理,而无法诉讼法院,最终导致当事人诉权无法实现。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案件审判的有关司法解释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作出了一些规定,4(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73.html -
了解详情
手术后出院,经劳动部门鉴定为六级伤残。2007年3月杨某向当地劳动部门提起劳动仲裁,当地劳动部门以杨某超过申请时效为由下达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杨某不服劳动部门 种。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冲突时,依照劳动法第19条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73.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要和急迫的课题。 一、现行先裁后审模式的评析 依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双方未能和解,并且当事人不愿申请企业 仲裁机构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有澳大利亚、韩国等。澳大利亚是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有关劳动关系的第一部法律是1904年的《联邦调解与仲裁法》,1988年代之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92.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三种。依劳动法第19条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前为劳动部)的相关解释, 法”,有公法和私法的双重属性,兼有“当事人平等协商”和“国家干预”的特点。它区别劳动关系主体的实力强弱和地位差别而偏重保护弱者,强调社会公正和社会公益。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47.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法》、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劳动法律关系发生争议,仲裁程序是法定的 必须或应当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由此可见,该条条款对当事人是否选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是授权予当事人自由选择的权利。从《劳动法》第79条规定不难看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