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犯罪,不应当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同并入国家工作人员,只有这样,才符合贪污罪的本质特征;2、1979年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已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 刑法383条只规定了个人贪污数额的四个数额界限,没有明确个人贪污数额在共同贪污罪中如何认定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按照行为人个人所得数额来定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452.html -
了解详情
足可以构成与侵吞等行为特征相对应的其他犯罪。然而,内外勾结而构成的共同贪污罪,意味着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资格与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客观行为(姑且这样假定) 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资格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如何承受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承担的义务(比如贪污罪的最高刑为死刑)?二、非国家工作人员借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资格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2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虽然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这种程度上的差别却妨碍了司法实践中对共同贪污罪的认定,造成了此类案件的同案不同判现象。 二、行为的定性:构成 、公正、有效执行及国民对此的信赖(滥用职权)。因此可能涉及的罪名主要有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 (二)客观行为的法律展开。根据司法实践,涉案国家征地工作人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128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虽然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这种程度上的差别却妨碍了司法实践中对共同贪污罪的认定,造成了此类案件的同案不同判现象。 二、行为的定性:构成 、公正、有效执行及国民对此的信赖(滥用职权)。因此可能涉及的罪名主要有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 (二)客观行为的法律展开。根据司法实践,涉案国家征地工作人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9728.html -
了解详情
承担相应的义务也是理所当然的。例如,在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的共同贪污罪中,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 有些自然人与其他自然人为进行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而专门设立单位并以此单位名义共同实施证券、期货犯罪;还有些自然人为进行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而专门设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84.html -
了解详情
的界定,主要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 四、串通拍卖改制企业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 国有资产公开拍卖的制度,可以形成国有资产转让中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公开公平竞争 资产是在少数领导或有关成员暗中私分的,则不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应以共同贪污罪定罪量刑。笔者认为,对因政府采用行政决定等强制性命令形式,使得原经营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257.html -
了解详情
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一探讨。一、区分少数人利用职权为多数人谋利还是少数人共同以权谋私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特点是少数有权决定者利用职权便利,非法为多数人谋 所得数额悬殊问题私分国有资产个人所得数额悬殊,是私分国有资产罪与共同贪污罪区分的一大难点。鉴于贪污罪的立案标准要大大低于私分国有资产罪,而法定刑又重于私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621.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不同,已非传统刑法理论和立法设置所能够解决[ 1 ]。 总之,网络环境中的共同犯罪问题已成为刑法理论急需给予关注并加以及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 犯罪行为人对实行犯的身份是否了解。如果明知实行犯是国家工作人员,当然构成共同贪污罪;如果是大致了解,知道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仍与其一起实施该种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89.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无论是主犯还是从犯均应以贪污罪共同犯罪论处,对于不同主体处于同一单位,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 科学合理。因为挪用公款行为人直接故意是取得公款使用权,用后再归还,而贪污罪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永久占有公共财产所有权的故意,自始至终没有归还的打算。挪用公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49.html -
了解详情
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无论是主犯还是从犯均应以贪污罪共同犯罪论处,对于不同主体处于同一单位,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 条将“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规定“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而不再作贪污罪论处。1998年4月,高法又发布了《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