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罪特征的通说认为犯罪有三个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法违法性、刑罚当罚性。[①] 那么,社会危害性与刑法违法性能不能被当作犯罪的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①]关于犯罪特征之争,我们赞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两特征说,参见马克昌。刑法理论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44.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只能按照其违法的本来属性,分别认定为民事违法或者行政违法,而不得认定为刑事违法。由此可见,站在整个社会的法秩序或者整体违法的角度来看,民事违法与行政 犯罪与刑事犯罪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对有人提出的犯罪一特征说(刑事违法性说),作者不敢苟同。 聂立泽 参考文献 [1] 高铭暄.刑法学原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9.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其违法的本来属性,分别认定为民事违法或者行政违法,而不得认定为刑事违法。由此可见,站在整个社会的法秩序或者整体违法的角度来看,民事违法 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①]关于犯罪特征之争,我们赞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两特征说,参见马克昌。刑法理论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89.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犯罪构成各要件从不同角度说明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的“刑事违法性”就与“符合犯罪构成”、“犯罪成立”、“犯罪性”是一致的或者说意义上是等同 是第二性,内容决定形式”的关系在实践中变成了“形式决定内容”,即形式违法性决定社会危害性之有无。同时他又认为在传统刑法理论中,“社会危害性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37.html -
了解详情
与国家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以及我国法律价值取向的嬗变等角度对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作些分析。 首先,在形式正义优先抑或实质正义优先不同的价值取向下对 的依据,所以在此范围内刑法学研究的犯罪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犯罪。在刑事立法层面,需要根据社会危害性来认定何种行为为犯罪并且应当如何处罚。那么这个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2.html -
了解详情
和提倡。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就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可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 判刑,以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一般来讲,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就是犯罪。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有的行为人的行为虽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77.html -
了解详情
但书的规定,并未实际发挥出罪的功能,完全是一种多余的摆设,对刑事司法实际工作不但没有起到任何界定和澄清的作用,相反给学界及司法部门增加了那么 上或价值取向上来讨论问题。 综上所述,研究任何问题,包括本文讨论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必须在同一个平台、同一个基点上来进行,否则将失去讨论与研究的一般性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3.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征加以审视,认为注重社会危害性的价值在于追求对犯罪实质的认同,而追求刑事合理性的价值在于追求犯罪的法律规格标准,追随刑法罪刑法定主义。 在以上传统 的对象以及其本身载体的性质进行推断,这是基础合理的标尺。对于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问题的考查同样也应当以此为基础。 社会认知与社会危害性 谈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49.html -
了解详情
不作为犯乃指以不作为形式而犯通常以作为形式实施的犯罪。①关于不作为犯刑事违法性问题,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及我国台湾刑法学者普遍认为:纯正不作为犯的违法性, ,不限于刑法分则的规范,而且包括刑法总则规范。所以,”不纯正不作为犯之违法性“是要探讨不纯正不作为犯违反了何种刑法规范,或符合刑法规定的哪个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47.html -
了解详情
法》) 第91 条第3 款和第94 条也规定了有关海洋环境污染的刑事责任,但此一规定能否真正起到防止海洋生态损害的作用,进而实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主体。非自然人包括法人组织和非法人组织,只要实施了具备刑事违法性的危害海洋生态环境行为,即可成为海洋生态损害刑事责任的主体。但在处罚上,对自然人应当实施人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