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危害结果,也不能对之定罪量刑。所以,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同于事实的因果关系。比如在间接正犯的场合,如行为人驱使动物伤害他人。这里,在客观事实上 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14页。 [28] 肖中华著:《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84页。 [29] 黎宏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579.html -
了解详情
会发生的危害结果能否预见为标准来判断因果关系。凡是一般人能预见的就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就不存在因果关系。针对此说,有学者指出了其适用上的风险 。第二种,原告起决定性举证作用。如澳洲1972年《清洁水法》规定,原告对准确认的违法超标排污行为应提出决定性之推定事实,以证明系被告之行为导致水污染。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033.html -
了解详情
会发生的危害结果能否预见为标准来判断因果关系。凡是一般人能预见的就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就不存在因果关系。针对此说,有学者指出了其适用上的 。第二种,原告起决定性举证作用。如澳洲1972年《清洁水法》规定,原告对准确认的违法超标排污行为应提出“决定性之推定事实,以证明系被告之行为导致水污染。第三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471.html -
了解详情
)防止可能性说。该说由日本学者牧野英一所倡导,他以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应当依据在行为与结果之关系上,社会对于行为是否感到危险以决之的观念 刑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92. {11}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223224. {12}(日)牧野英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168.html -
了解详情
严重的危害结果,也不能对之定罪量刑。所以,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同于事实的因果关系。比如在间接正犯的场合,如行为人驱使动物伤害他人。这里,在客观事实上 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14页。 [28] 肖中华著:《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84页。 [29] 黎宏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78.html -
了解详情
必然说和必然偶然两分说之争。必然说认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只存在必然因果关系,不存在偶然因果关系。作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必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都对结果的产生起决定作用,就会产生困难,特别是在多个行为人不是共同犯罪的情况下,要确定每个行为都必须是对结果产生起了决定作用,可能更加困难。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84.html -
了解详情
地位的,乃是上述第一种观点,即刑法上所研究的因果关系,是指一定的人的危害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而笔者认为,第一和第三、四两种 的基本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出版社,1993.96. [3]高铭暄.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159-160. [4]马克昌.犯罪通论[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98.html -
了解详情
地位的,乃是上述第一种观点,即刑法上所 研究的因果关系,是指一定的人的危害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而笔者认为,第一和第三、四两种 的基本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出版社,1993.96. [3]高铭暄.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159-160. [4]马克昌.犯罪通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49.html -
了解详情
严重的危害结果,也不能对之定罪量刑。所以,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同于事实的因果关系。比如在间接正犯的场合,如行为人驱使动物伤害他人。这里,在客观事实上, 《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214页。[3]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569-570页。[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33.html -
了解详情
”和必然偶然“两分说”之争。“必然说”认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只存在必然因果关系,不存在偶然因果关系。作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必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对结果的产生起决定作用,就会产生困难,特别是在多个行为人不是共同犯罪的情况下,要确定每个行为都必须是对结果产生起了决定作用,可能更加困难。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