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可原;更有甚者,认为查处渎职案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为了局部利益不支持对渎职犯罪案件的查处。(三)知情人有顾虑不愿举报。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多数人 宣传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举报、控告职务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支持人民群众尤其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依法行使举报、控告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61.html -
了解详情
为主要调研对象间断性地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调研集中关注基层和地市级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状况和工作成效,调研方法主要是实地调查、资料阅读和深度访谈。 法律实施状况进行调查正是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合理方式。何况,任何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非保密信息资料都应当向社会公开,检察机关进行预防调查时要求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30.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开展非公预防具有合理性。长期以来,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的领域只限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根本原因是囿于对职务犯罪的狭义理解。事实上,无论从检察机关职务 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和机制问题,并通过检察建议、预防咨询等形式,推动建立单位内部的廉政风险排查、风险识别、风险监控,以及预警、应对、处置等机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603.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的名册和基本材料。大体上包括辖区内各国家机关、行政村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内从事公务人员的名册、任职部门和职务、通讯联系方式等。(三)辖区内业务往来频繁、 犯罪领导小组的名义进行可能更为妥当并能减少阻力,充分利用我院已建成的职务犯罪预防网络的便利条件。其次,分工明确,组织协调是信息库得以建立的内部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44.html -
了解详情
是根据法律或者受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从事公务活动的,在国家职能活动中或者在国家权力的运作过程中拥有一定责任的人;犯罪所侵害的同类客体是 的权力制衡机制和权力设置,法律监督依靠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权正是这样一项监督手段。从具体的法律规定来看,当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0.html -
了解详情
也使用了大量的非经济性和具有超经济强制特征的发展手段,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国有化管理方式,政府对企业实行行政性保护(与这种管理制度相 划分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受贿罪与商业受贿罪的范围,并不会导致象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犯罪的规定那样,由于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15.html -
了解详情
,应依纪进行处理。 第二种意见认为:应当依照刑法第168条的规定,以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其理由如下:原刑法第168条规定:国有 配合教育部门,对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发生在身边的职务犯罪案件,通过预防报告、参加庭审教育等形式,深入剖析其思想根源,警示广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395.html -
了解详情
,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 贪污罪主体与职务侵占罪主体之共犯形态存在的难题 由于在非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受委派者可以构成贪污罪,而非受委派者 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设定两类不同性质犯罪的目的不同,对贪污罪的独立规定意在达到从严治吏的特殊目的。因此,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排斥在贪污罪主体之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3.html -
了解详情
合适,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2、贪污罪主体与职务侵占罪主体之共犯形态存在的难题由于在非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受委派者可以构成贪污罪,而非受委派者 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设定两类不同性质犯罪的目的不同,对贪污罪的独立规定意在达到从严治吏的特殊目的。因此,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排斥在贪污罪主体之外,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5.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又侵犯了公共财产的所有权。3、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集体财产,用于扶贫和其它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专项资金,还包括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后三种统称为拟制的国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