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授权村委会为发包方的情况下,为实现国家管理目的而签订的,符合行政合同的特征。[1]而且有学者指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建立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 重塑农村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形式,使农村集体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事主体。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法律性质的误解往往与作为发包方的农村集体的主体地位相关。由于集体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93.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仅强调自己作为代表人的个人意志,而忽视全体成员的民主权利,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就很可能被法院确认无效。 结束语: 农村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该进一步提高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质量,有利于维护农村稳定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库区农业的健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308.html -
了解详情
非农用地,对耕地实行特种保护,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承包地是用于农业的土地,承包方必须维持承包地的农业用途,不得擅自将承包地用于非农业建设。⑵、依法保护 。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无权给承包方设定新的义务。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违约责任1、发包方的主要违约形式及责任⑴、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55.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重塑农村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形式,使农村集体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事主体。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法律性质的误解往往与作为发包方的农村集体的主体地位相关。由于“集体”不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 [10]参见陈小君等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34.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的效力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海南中院及辖区法院每年都要审理大批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且数量在民事经济审判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否正确处理好 ,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改变一味追求所谓的“大农业”思想。农民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就会成为新的雇农或沦为无业游民,危及整个社会稳定,甚至动摇农村的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58.html -
了解详情
承包有两种方式:一是家庭承包,承包的对象是耕地、林地、和草地;二是其他方式的承包,包括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对象是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应包括与农村土地承包有关的合同其范围包括: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合同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合同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5467.html -
了解详情
一、关于承包费数额标准问题 承包费数额标准问题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中最为普遍、也最为突出的问题,也多为纠纷形成的根源。在承包费的数额约定上,双方 被征用还是一段时间内农户家庭发生人口增减的变动,发包方即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对发包土地进行调整是不可回避的。如果面对业已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机械地套用农村土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60.html -
了解详情
比较突出。有的发包方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建样板田、示范基地等,不顾承包农民的意愿,强迫他们种植某种作物;有的发包方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实行规模经营等 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4,发包方未依合同约定交付承包标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应依合同约定的时间或条件将标的物交付给承包方经营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30.html -
了解详情
,或制作成文件以便有据可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执。 (二)违反民主议定原则被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如果村委在发包时未按以上原则及程序操作,未经民主议定即 法院认定流转有效,依法保护董某合法取得的河滩地经营权。 以上是笔者关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浅见,愿与大家商榷。 作者:赵祥华 卜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81.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确定其应承担的相应责任。由于农产品生长周期长,季节性较强,在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时,基于保护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考虑,对 命令种植经济作物的,不应认定承包方的行为违约或者该行为不应视为发包方解除合同的法定事由和条件。 四、正确处理村规民约与法律规定的关系 一方面,村规民约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