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的规定不同,我国《民法通则》先从正面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又从反面规定哪些民事行为无效和得撤销。 《德国民法第一草案》曾对证明责任的 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页294。 [4]《德国民法典》第一次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法律行为这一概念,在第三章中专门对此作出规定。后来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28.html -
了解详情
、等价有偿原则(客观要件)。在以上四个案例中,案例四符合显失公平民事法律行为的客观要件,但不符合主观要件,在订立合同时,饮食公司并没有利用自身的 视角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从立法的角度看,第一种分类更有意义,因为这种分类涉及法律行为效果的区别。就行为基础欠缺的法律行为而言,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建立在一个尚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57.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法理学学者则认为法律行为是一个涵括一切有法律意义和属性的行为的广义概念和统语,而不仅指民事法律行为。法理学研究者显然扩大了法律行为的 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具体地认识法律行为,更准确地把握法律行为的内涵与外延,不论是分类所依据的标准还是对分类所进行的解释,都盲简意赅,值得肯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402.html -
了解详情
2010年第5期 【摘要】民事法律立法语言失范是指民事制定法的语言表述违反语言科学规律和相应规则,造成语法错误、语义分歧、逻辑失恰、分类混乱、风格失调、混合 况且,即使依要约说,悬赏广告也应该是权利人向不特定的人发出的要约,而不是承诺。如果依单方法律行为说,悬赏广告也只是广告发布者给自己设定义务的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725.html -
了解详情
)以法典的章节标题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具体规定为依据来识别。如《民法通则》第四章第一节就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变更、消灭分别有具体规定,第55条规定 转移观点,也同意上述案例中存在举证责任转移情况。但案例中真正意义的举证责任转移是指签名人为被告的员工本来由原告负责证明,但由于该证据被告应该持有或证据距离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内容则由行为人之意思表示确定。为了使每一合法成立的法律行为均具有明确完整的法律意义,保障交易安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的许多情形 是事实行为而不得提起诉讼。在传统理论中还存在着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的分类,准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由法律直接规定,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8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是一个涵括一切有法律意义和属性的广义概念和术语,它具有社会性、法律性、可控性、价值性的特征。[10]而在民商法学上,民事法律行为是权利主体所从事的, 的分类方法。此外,由于经济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它们的分类理论对经济法律行为分类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在这里,仅对其作出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550.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个涵括一切有法律意义和属性的广义概念和术语”,它具有社会性、法律性、可控性、价值性的特征。[10]而在民商法学上,民事法律行为“是权利主体所从事的 的分类方法。此外,由于经济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它们的分类理论对经济法律行为分类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在这里,仅对其作出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70.html -
了解详情
是主观价值标准还是客观价值标准?二、法律行为的正义性表现为交换正义在现今社会,关于正义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分类方式是将正义区分为交换正义(commutativejustice 一第三主体所实施的分配行为的结果,而是一方(单方法律行为)或双方当事人行为(双方法律行为)所实现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刚先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5.html -
了解详情
协议(公司发起合同、俱乐部发起合同等)等;而债权罚意义上的合同是十分狭义的合同,当然不能包括法律行为理论和制度的全部内容。如果在中国不承认法律行为理论 只能在公司设立制度中找到间接依据。 (2)立法中的概念不科学。民法通则以来,我们民法采用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概念,而没有采纳法律行为这一概念。在我国法学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