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立场的人们主张:作出判决的活动其实只是一种主观性行为,法庭的辩论以及法律解释只不过是掩盖其主观任意性的伪装。这种思想的特点在于容许法院不仅仅适用法律 是一些不言而喻的事实,也可能是一些经过合理推理的结论。只有发现了这些“隐含法律”,法官才能够清晰地分辨哪些案件是类似案件,哪些案件是非类似案件,从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2689.html -
了解详情
,驳回诉讼请求。 为增强新制度的适用性,统一司法尺度,对此规定应作出进一步的法律解释。解释的关键有三点:一是提起撤销之诉的主体;二是撤销之诉的 载《人民法院报》2012年12月11日。 [3]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04页。 [4]前引[2]。 [5]前引[1],第152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946.html -
了解详情
,第511、515页。即此处的第一种含义。第二种意义上的形式主义,已经溢出了司法推理和法律解释理论的研究范围。关于形式主义的分类,参见RichaniH.Pildes,Forms of Formalism, 66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f 1999, p.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035.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被批判者也是唯恐避之不及。与此同时,也许是鉴于学者们无法确定法律形式主义的具体内容与范围,无法把握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之间的界限,因此在法理学界即使 的法解释学问题本身就是从部门法领域发起的,正如梁慧星教授所言广关于法律解释适用的方法论,本属于民法学的内容之一,但本世纪以来,法学方法论日益受到重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827.html -
了解详情
态度,才能在学术争论中达成一种不必立场一致却有真正的理解,建成一座法律解释论的通天塔。 【作者简介】 周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法学 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15116页。 [77]苏彩霞:《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确立与展开》,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78]苏彩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826.html -
了解详情
的职权,这种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授予;但仅规定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它可授权规定最高司法机关、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的解释权;而由全国人大 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28页。 [2] 郭华成:《法律解释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8页。 [3] 《马克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991.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屡见不鲜。例如,2006年4月的许霆案轰动一时。由于我国当时的司法解释对于盗窃罪中的秘密窃取以及ATM机是否属于金融机构都无明确规定。因此,对于 解释。法官所处社会的政治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对法官做出法律解释时的价值取向有着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可以导出不同的善恶是非之标准,导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3553.html -
了解详情
预的《律本》等也都是经典的注释经典之作。不过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解释学,我们认为应该是大体形成于九十年代初,最多也就是一二十 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与漏洞补充[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13]陈金钊。法律解释的哲理[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111. 【参考文献】 {1}在法治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643.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致,那就是如何更有效地解决案件的纠纷或者对案件作出更有效的裁判。法律解释的直接目标是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来追求最终目标构建裁判规范或阐述裁判理由 其他人等。不论是裁判事实的建构角度还是理解角度,实际上都包含着法官对裁判事实法律意义的解释性运用。而说服性修辞主要表现在裁判文书的理由说明部分,即法官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503.html -
了解详情
着监督、鞭策和候补适用、逐案尝试的作用,并不侵犯立法权的优先性。 ③法律解释 目标 主观说 客观说 考量因素 范围性因素 文义 历史 内容性因素 体系 目的: 理论的运用。国会成员不会进一步同意接受多数派的目的并希望国会成员在颁布法律时可以控制。因此,当一个法官意图基于立法目的进行裁判时,如果这个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0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