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任意性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平衡刑法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进步意义。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 区别规定。修改后刑诉法第54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851.html -
了解详情
,翻供的比率也越来越大。所谓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推翻其向侦查机关所做的供述。这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抗侦查、审判、逃避法律制裁的惯用方法,严重影响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严重耗费司法资源,违背了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更加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注重程序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792.html -
了解详情
面临的问题。近来,我院审查起诉了原淮阴市交通局副局长时某受贿一案,该案的被告人自1997年至2000年,利用其负责扶贫工作的职务之便,先后多次收受扶贫对象 证言是可信的。从而坚定了认定时某有罪的信念。其次,仔细地梳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一点一滴地发现问题、破绽,对前后矛盾处一一标记,突出重点和薄弱环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08.html -
了解详情
地行使其他诉讼权利和进行有效防御的前提和基础。如前所述,知悉权的享有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知晓侦控方指控自己的性质和理由,以及面对这种指控自身享有什么诉讼 诸多知悉权,而且通过米兰达规则的确立使犯罪嫌疑人的这一权利得以强化并得到保障。如果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违反了米兰达规则的预先告知程序,那么不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67.html -
了解详情
。其次,关于监视居住的指定区域问题。新刑诉法第57条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还应当作如下规定:对于非法羁押,包括擅自延长羁押期限和超期羁押获得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予以排除。 (三)、确立适用强制措施成比例或相适应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22.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 供证关系对事实认定产生影响,是以口供作为定案证据为基本前提的。如果赋予被告人沉默权,在法律规定和刑事诉讼制度设计上极大弱化口供的地位,甚至不把口供 相印证,但由于其他证据提取在先,侦查人员已经掌握相关证据情况,而犯罪嫌疑人供述在后,审判中单纯审查侦查案卷中的被告人供述,很难判断侦查阶段被告人所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28.html -
了解详情
和申请取保候审,有效防止侦查过程中刑讯逼供等非法行为。但是,我国侦查阶段犯罪嫌疑入获得律师帮助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在侦查阶段,由于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不够明确 有罪的规定。而且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纳入干警素能正面评价范围。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1312.html -
了解详情
坦白其罪行,不得抗拒,所以这一政策实际上就是有罪推定,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如实供述的义务,这与无罪推定的原则和沉默权制度相矛盾,我国 相应地废除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13];(3)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刑讯逼供、诱供的原因之一[14];(4)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是我国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188.html -
了解详情
非法证据予以排除,不得作为报请批捕、提起公诉的证据。侦查机关及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当事人申请排除 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虽然不占据主导地位, 非法证据范围主要针对于当前非法证据高发的三个领域,即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获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707.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对于讯问行为的全程、同步、动态监控,基本上能满足保证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口供自愿性的要求。 3.检察机关信息查询机制的建立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的信息 此相配套,台湾地区还制定有《证人保护法》,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中供述与案件有关的重要待证事项,使检察官得以追究其他正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2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