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2005, (12).[6] 郑远民,李志春. 网络犯罪的国际刑事管辖权[J]. 安全监察, 2003, (8).[7] 李长坤.朱铁军. 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问题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3, (1).[8] 佴澎.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41.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xx年5月4日. [vi] 杜磊. 网络犯罪的特征与刑法规制路径[J]. 河北法学, 2017, (7): 93-98. [vii] 季境,张志超. 新型网络犯罪问题研究[M]. 北京: 中国检察出版社, xx: 8. [viii] 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745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机关及行政机关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计算机技术领域、法学及犯罪学研究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课题。本文拟就当前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进行粗略 能比拟,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国防、电力到银行和电话系统现在都是数字化、网络化,一旦这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35.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机关及行政机关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计算机技术领域、法学及犯罪学研究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课题。本文拟就当前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进行粗略 能比拟,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国防、电力到银行和电话系统现在都是数字化、网络化,一旦这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4.html -
了解详情
犹他州的《数字签名法》,加拿大的《统一电子证据法》,联合国贸易法律委员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等。 通过对发达国家关于网络犯罪的研究,我国确立电子证据顺应了我国 特征。第三种认为电子书证不属于视听资料也不属于书证,应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通过立法加以完善。理由是第一、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在内涵和外延上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108.html -
了解详情
网络中冒用他人身份,使用他人姓名、肖像、信息等发布广告,这都对公民个人的姓名、肖像、名誉等人身权利构成了危害。 另外,利用互联网进行赌博和从事传统犯罪 高技术的突破。fxl所以,加快网络安全高科技的研究开发也是遏制网络犯罪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在保护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上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相对于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74.html -
了解详情
软件收到邮件后可在第一时间通知IM用户。 各种应用的跨平台整合产生的最直接效应是:网络病毒与网络犯罪的跨平台整合。垃圾电子邮件很快被应用于即时信息和 的个人信息。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诱饵电邮攻击已经非常广泛,相关研究表明,大约有5700万美国人曾经接到过这类欺诈邮件。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说,诱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86.html -
了解详情
软件收到邮件后可在第一时间通知IM用户。 各种应用的跨平台整合产生的最直接效应是:网络病毒与网络犯罪的跨平台整合。垃圾电子邮件很快被应用于即时信息和 的个人信息。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诱饵电邮攻击已经非常广泛,相关研究表明,大约有5700万美国人曾经接到过这类欺诈邮件。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说,诱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5.html -
了解详情
的趋势,我国学术界不少学者已经展开了对网络犯罪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就网络犯罪概念而言,归纳学术界的观点,主要有工具利用说、对象数据 属地管辖为基础,以最低限度联系为补充,以消极行为为禁止条件,加强国际协作的方式确定管辖权。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坚持以传统刑事属地管辖权为基础。我国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414.html -
了解详情
的各种条件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探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切实有效地 ,但心理发育尚不健全,辨别是非能力低下,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诱导,形成人格障碍或者心理偏差。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