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 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第 1 页3.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对一般诽谤行为需要年满16岁,16岁以下是限制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5149.html -
了解详情
如何界定?是算部分内容属实进而予以宽容?还是听信官谣而将举报者列入诽谤罪起诉?因为这些网络举报很容易被网友关注,因而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 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对此做出了规定,其内容在学界有不少争议,国内学者对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9.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着手解决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诽谤罪 言论自由 言论规制 调适期 2006年彭水诗案开始出现的网络诽谤案,第一次让中国学界和公众切身感受 年俄罗斯刑法典所吸收。(58)与此同时,1866年俄罗斯刑法典也没有抛弃大陆法系刑法典对诽谤罪进行两分的做法,即在国事罪部分规定了侮辱皇族罪,又在针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2345.html -
了解详情
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以上是《民法》关于网络侵权责任人的规定,《刑法》在认定本罪的主体时应在传统诽谤罪认定的基础上适当参考《民法》的规定。 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诽谤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2},认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349.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犯罪主观故意时应当包括间接故意,以此准确认定诽谤罪。 【关键词】新媒体 特点 诽谤罪 司法认定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媒体已经成为 且基于此产生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不可预测性,我国刑法并未将公然性作为诽谤罪的构成要求。关于诽谤行为是否要求公然实施,我国刑法理论存在分歧:肯定论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89.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犯罪主观故意时应当包括间接故意,以此准确认定诽谤罪。 【关键词】新媒体 特点 诽谤罪 司法认定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媒体已经成为 且基于此产生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不可预测性,我国刑法并未将公然性作为诽谤罪的构成要求。关于诽谤行为是否要求公然实施,我国刑法理论存在分歧:肯定论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88.html -
了解详情
、学校等法人名誉的刑法保护手段。 3.公共议题的讨论及公众人物的名誉保护 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表达意见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对于公共议题的讨论往往成为激烈的 .刑法修正案(九)对自诉模式的立法突破 刑法修正案(九)在诽谤罪条款中增设一款: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447.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尽管从刑法规范层面上完全以诽谤罪追究网络诽谤的刑事责任,但是,网络诽谤在事实层面上存在着相当的独特性,影响到犯罪构成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有关该案的各种信息广泛存在网络之中,本文不再具体叙述。 [2]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2)徐刑终字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882.html -
了解详情
。 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认定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不是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但直接决定诽谤案件是公诉还是自诉的诉讼性质,对于被告人的实益 6期。 ⑽目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能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而刑事判决宣告网络诽谤者构成诽谤罪之后,被害人不能另行提起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 【作者简介】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69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实际上侵害的对象仍是该游戏角色的所有者,因此,诽谤网络游戏名称所有者亦构成诽谤罪。例如,2008年10月9日,韩国光州地方法院因金 判决有罪的案例。在美国,非刑罚化和严厉的民事制裁措施是应对网络诽谤的主要司法路径,尤其是美国法律学会(American Law Institute)在1962年编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88.html -
了解详情